水稻田改植苗圃?
从专业的角度负责地说,水稻田不适合用来作苗圃:一是杂菌多、二是土壤团粒结构过于密,透气性不好、三是成本大(浪费土地,若是丢荒五年以上另说)。
稻田地在种植前可以用白灰消毒吗
石灰中的钙是水稻需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合理施用石灰不仅能满足水稻对钙元素的需要,而且,有很多有益的作用。石灰是中和土壤酸性的好原料,能促进土壤中铝、铁、锰离子沉淀,消除毒害。在翻地或秸秆还田时施用适量石灰,能促进有机质分解,中和有机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避免有机酸过多而引起水稻发生赤枯病等不良症状。烂泥田施用石灰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效成分,促进水稻早期快发。水稻中期施用石灰,能活化土壤肥力,杀虫除莠,减轻病虫危害。
但是,石灰施用必须适量,若用量过多或施用次数过多或过于频繁,也会带来许多弊病。据研究,长期盲目地施用石灰,会使土壤碱性过重,破坏土壤结构,损失地力,而且,导致磷和多种微量元素,如硼和锌等有效性降低,妨碍水稻生长而降低产量。因此,稻田施用石灰要科学。
为了科学合理施用石灰,首先要了解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和土层深度。一般酸性较强、质地粘重、土层较深厚的,可以适当多施;酸性弱、土层较薄的砂质土壤,则应少施或不施。水稻适宜pH值5.5-6.5之间,应根据土壤酸碱度检测结果合理施用石灰,防止施用过量石灰不利于水稻生长。
4月份,宁国市土肥站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对土壤pH值偏低地区的农民施肥等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一部分农民反映有些田块无论怎样施肥,产量都提不高,调查组认为pH值偏低是阻碍甲路、城郊等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已严重制约甲路、城郊等地区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并立即制定了宁国市水稻土酸性改良实施方案。2009年7月4日在甲路镇开展了水稻田(分蘖盛期)施用石灰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各施石灰处理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21~28.7%,以亩施石灰75公斤处理产量最高(546.7公斤/亩)。考种表明:增产机理主要是提高了成穗率,增加了有效穗数。
硅肥对水稻的主要作用
水稻是典型的集硅、喜硅作物,对硅需求量较多,接近氮、磷、钾的需求量,居第四位。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硅对水稻生长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1)水稻施硅能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水稻施硅后增强了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减轻了病虫的为害程度。水稻施硅能改善植株受光态势,减轻叶片下垂,提高光合作用,形成硅化细胞,使茎叶表皮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增强了茎秆硬度,叶片上举,茎秆清秀挺拔,根系发达,从而提高了抗病防虫能力。特别是对稻瘟病、叶斑病、茎腐病、水稻白叶枯病和二化螟、钻心虫抗性加强。水稻施硅后,植株含硅量增高,导管刚性增强,可增加植株内部的通气透气性,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并能活化稻田水中的磷,促使磷在水稻植株体内运转,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减轻了由于施用氮肥过量引起的贪青倒伏,同时还可以预防水稻根的腐烂和早衰,特别是对根治水稻中毒性烂根病有重要作用。(2)施硅肥能改良盐碱稻田和减少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施用硅肥对盐碱稻田治理有独到作用。硅肥中所含的二氧化硅和钙镁离子,能迅速补充到元素大量流失的土壤中去,同时硅肥中的这些元素能够与盐碱稻田中大量积聚的钠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减少有害成分,补充水稻生长急需的二氧化硅和钙镁离子,增强水稻的抗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农业污染来自于人们对作物病虫的防治。施用硅肥可以使水稻产生一种较强硬的硅化细胞,使害虫不易咬噬,以达到减少病虫为害,降低农药使用量,由此减少农药污染。
(3)水稻施硅肥抗旱、抗倒伏,增产效果显著。
水稻是需硅较多的作物,我国北方稻田土壤大多数是白浆土、草甸土和草甸黑土,加之多年连作的老稻田每年生产的稻谷要从土壤中摄取大量的硅,致使水稻田严重缺硅,缺硅土壤水稻生长不良,茎秆细长软弱,叶片本应为20°~30°直立型则变成垂柳叶,分蘖少、抽穗迟、空秕粒多、千粒重下降、抗性差、易倒伏,易感染和发生稻瘟病、纹枯病、钻心虫等病虫。硅是水稻作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稻优化配方施肥中,人们往往十分重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而忽略了硅肥的配合,事实上硅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硅虽然不是所有的作物都需要的营养元素,但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水稻是吸收硅较多的作物,水稻体内硅酸含量约为氮的10倍、磷的20倍左右。水稻缺硅已成为限制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水稻吸硅后,可以使水稻植株上皮细胞硅质化、茎秆粗壮、叶片挺举,减少遮光,光合作用增强15%~20%,抗倒能力增强85%左右,叶片夹角缩小,冠层光合作用增强,抗旱节水能力增强,一般节水30%左右,增产20%~30%。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