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大气本底浓度?

2024-04-16 11:53:29大气治理1

一、大气本底浓度?

意思是:指大气或水体中某物质基本混合均匀后的浓度,也称为背景浓度。

本底浓度就是你在现状监测时的河道(或湖泊、海洋等水域)的各类监测项目的浓度,比如水中的氨氮、总磷、COD、SS、PH等等。

气体浓度检测是在燃气、石油、化工、冶金等存在易燃、易爆、毒性气体的危险场所中广泛运用。用每立方米大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数来表示的浓度叫质量-体积浓度,单位是毫克/立方米或克/立方米。

二、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是高还是低啊?

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相对较低的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并且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也低。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

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使得南半球的水汽通过索马里急流到达北半球之后产生绕流和爬坡的现象,一部分水汽绕

流至东亚地区产生东亚雨季降水,一部分在高原的热力泵作用下汇聚到高原东南侧产生降水。

位于中国青海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监测表明,青藏高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年平均值已由1994年的360ppm(ppm:一百万个空气分子有一个二氧化碳)上升至2013年的395ppm,增加了10%。

三、大气环境容量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呢?大气环境容?

在一定的环境标准下某一环境单元大气所能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

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大气环境目标值(即能维持生态平衡并且不超过人体健康要求的阈值)的条件下,某区域大气环境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或所能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的总量。前者常被称为自净介质对污染物的同化容量;而后者则被称为大气环境目标值与本底值之间的差值容量。它们的大小取决于该区域内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及自净介质的总量。若超过了容量的阈值,大气环境就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或用途,生态的良性循环、人群健康及物质财产将受到损害。研究大气环境容量可为制定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提供重要的依据 。

四、中国气候变化趋势?

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蓝皮书》显示,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1.2℃,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1951年至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26℃/10年,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0.15℃/10年)。

1961年至2020年,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年平均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而年累计暴雨站日数呈增加趋势;2020年,中国年累计暴雨站日数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近年来达最低值并略有回升。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1961年以来第三高值。

海洋变暖加速,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2020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为1870年以来的第四高值,全球平均海平面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中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的第三高位,较1993年至2011年平均值高73毫米。地表水资源方面, 2015年以来,中国地表水资源量转为以偏多为主。此外,1960年至2020年,全球山地冰川处于消融退缩状态,1985年以来消融加速;1979年至2020年,北极海冰范围呈显著减小趋势。

近年来,全国整体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2020年,中国年平均归一化差植被指数(NDVI)较2000年至2019年平均值上升7.6%,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关键区域生态气候稳步向好,2005年至2020年,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积呈减小趋势;沙漠边缘外延速度总体趋缓。

最新地球“诊断报告”怎么看?

专家从气候系统多圈层解析《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

8月4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来揭示全球气候变化最新状况,可谓一份地球是否健康的最新“诊断报告”。

这份“诊断报告”怎么看,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解读?本期特邀蓝皮书副主编、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王朋岭博士为这份报告“划重点”——

大气圈

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强降水、极端高温事件增多增强

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2℃,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比常年值(本报告使用1981-2010年气候基准期)偏高1.06℃,是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年份。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951-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1901年以来的10个最暖年份中,除1998年,其余9个均出现在21世纪。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区域间差异明显。1961-2020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1毫米。1961-2020年,江南东部、青藏高原中北部、新疆北部和西部降水增加趋势尤为显著。

高温、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增多增强,中国气候风险水平趋于上升。1961-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1991-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平均值(6.8)较1961-1990年平均值(4.3)增加了58%。

水圈

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中国沿海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

海洋变暖加速,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海洋变暖在20世纪90年代后显著加速。1990-2020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增加速率是1958-1989年增暖速率的5.6倍。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从1901-1990年的1.4 毫米/年,增加至1993-2020年的3.3毫米/年。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为1980年以来的第三高位。

中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20世纪90年代中国地表水资源量以偏多为主,2003-2013年总体偏少,2015年以来地表水资源量转为以偏多为主。2020年,青海湖已达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水位。

冰冻圈

全球山地冰川处于消融退缩状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明显,北极海冰范围呈减少趋势

全球山地冰川处于消融退缩状态,1985年以来山地冰川消融加速。2020年,全球参照冰川总体处于物质高亏损状态,平均物质损失量为982毫米水当量。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阿尔泰山区木斯岛冰川和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趋势,2020年物质损失强度均低于全球参照冰川平均水平。2020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末端分别退缩了7.8米和6.7米。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明显。1981-2020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厚19.4厘米。2004-2020年,活动层底部温度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多年冻土退化明显。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西北积雪区和东北及中北部积雪区平均积雪覆盖率均呈弱的下降趋势;青藏高原积雪区平均积雪覆盖率略有增加,年际振荡明显。2020年,西北积雪区平均积雪覆盖率为近5年最低。

北极海冰范围呈减少趋势。1979-2020年,北极海冰范围呈一致性的下降趋势,3月和9月海冰范围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2.6%和13.1%;2020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同期第二低值。

生物圈

中国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中国不同地区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

2000—2020年,中国年平均归一化差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的上升趋势;2016—2020年,中国平均NDVI较2000—2019年平均值上升6.0%,为2000年以来植被覆盖状况最好的五年。

中国不同地区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1963—2020年,北京站玉兰、沈阳站刺槐、合肥站垂柳、桂林站枫香树和西安站色木槭展叶期始期平均每10年分别提前3.4天、1.4天、2.3天、2.8天和2.7天。2020年,北京站玉兰展叶期始期偏早15天,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早。

关键区域生态气候稳步向好。2005-2020年,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积呈减小趋势;沙漠边缘外延速度总体趋缓。2000-2020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区域生态状况趋于好转。

过去30年中国海域的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红树林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10年以来,南海珊瑚热白化现象不断出现,气候变暖对南海珊瑚礁的影响逐渐凸显。

气候变化驱动因子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浓度均创新高,中国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

2019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平均浓度分别达到了创纪录的410.5±0.2ppm,1877±2 ppb和332.0±0.1ppb,依次为工业化之前水平的148%、260%和123%;2020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仍在持续上升。

1990年-2019年,中国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CO2浓度逐年稳定上升;2019年,瓦里关站CO2、CH4和N2O的年平均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

中国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2020年是全球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

1951-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6℃

1901年以来的10个最暖年份中,除1998年,其余9个均出现在21世纪

2020年,北京站玉兰展叶期始期偏早15天,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早

2020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仍在持续上升

1961-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

202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20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末端分别退缩了7.8米和6.7米

1979-2020年,3月和9月北极海冰范围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2.6%和13.1%

2020年,中国西北积雪区平均积雪覆盖率为近5年最低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144020.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大气探测技术是冷门专业吗?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