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帮我介绍一下小浪底工程

2022-05-15 09:45:45大气治理1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是黄河干流在三门峡以下惟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工程。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87.3%。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工程建成后,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电站总装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
水库工程概况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 八五 重点项目。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讯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工程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二日正式开工,于1997年11月截流。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设采用国际招标,以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方的黄河承包商中大坝标,以德国旭普林公司为责任方的中德意联营体中进水口泄洪洞和溢洪道群标,以法国杜美兹公司为责任方的小浪底联营体中发电系统标。1994年7月16日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小浪底工程大坝采用斜心墙堆石坝,设计最大坝高154m,坝顶高程281m,水库正常蓄水位275m,库水面积272km2,总库容126.5亿m3。总装机容量180万KW,年发电量51亿度。水库呈东西带状,长约130km,上段较窄,下段较宽,平均宽度2km,属峡谷河道型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327m3/s,输沙量16亿t,该坝建成后可控制全河流域面积的92.2%。

开发目标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用要求严格,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之一,是一项最具挑战性的工程。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豫、晋两省交界处,在洛阳市西北约40km。上距三门峡坝址130km,下距郑州花园口128km。北依王屋、中条二山,南抵崤山余脉,西起平陆县杜家庄,东至济源县大峪河。南北最宽处约72km,东西长93.6km。(显示小浪底库区背景图) 淹没区涉及两省4市(地区)所管辖的8个市(县),即河南省的孟津、新安、渑池、陕县、济源;山西省的垣曲、平陆、夏县。

地质地貌

水库集水区处于峡谷地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岸为崤山东北余支,地势陡峻;北岸有太行、王屋山脉。两岸地形起伏较大,西部、北部多1000米以上高峰,西阳河上游历山海拔2321m为区内最高峰。区域内大面积分布着第四系黄土,以及前震旦系的变质岩、安山岩、寒武系灰岩、砂页岩、红色砂、页岩和粘土岩。

气候

库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4~14.3℃,昼夜温差大,元月平均气温最低,七月份气温最高;库区年平均降水量616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而冬季雨量稀少;年平均蒸发量为2072mm,全年以夏季蒸发量为最大,冬季蒸发量最小;年平均湿度在62%左右。

水文水资源状况

黄河由西向东穿过库区,水流湍急,流程130km,其间有较多的支流、支沟、毛沟汇入,较大支流计有18条,多数分布在库中区和库前区,如北岸的西阳河、逢石河、亳清河、沇西河和南岸的畛河、青河、北涧河等河流。 黄河三门峡至小浪底区间流域面积为5756km2,约占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流域面积的14%。支流来水流量一般较少,且经常出现断流。汛期常有短时间暴雨洪水,一般每年出现3~4次。

矿产资源

该区域深厚的沉积地层中发育了种类繁多的沉积、变质矿产资源,如煤、硫磺、铜、铝矾土、铁、黄铁矿、石英、白云岩、石灰石等。

库区范围内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硫磺矿、铜矿和铝土矿。煤矿在各县(市)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煤质优良,蕴藏丰富;铜矿主要分布在275m高程以上,垣曲县亳清河、板涧河上游,归属于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硫磺矿主要分布于新安县境内的畛河、青河流域;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新安、渑池、陕县等地,矿质优良,品位居全国之首,储量达0.62亿t,较大的企业为长城铝业公司洛阳铝矿。

土壤植被状况

区域属温带半湿润地带,广泛分布着暖湿带的地带性土壤,其土壤类型为棕壤和淋溶褐土,浅山丘陵主要分布着褐土类中的红粘土、立黄土、白面土。在山前的冲积平原下部和局部低洼地区分布着潮土。

库区植被覆盖率约为20%,地表植被密度不一,部分地表裸露。植被型有灌丛和草丛、阔叶林、针叶林,山区有小面积的天然林;植物有刺槐、榆、侧柏、荆条、酸枣等。

区域内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受到人类活动较大的影响,由于放牧牛羊、烧柴、开垦耕地、常年干旱缺水等原因,库区植被不断遭受破坏,致使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农业经济状况

小浪底水库淹没影响到河南、山西两省三市一地区的八个县(市),29个乡(镇),涉及人口16万人,淹没土地总面积为4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0万亩。该区域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大于西部,平均人口密度330人/km2,人均耕地约1.25亩。淹没区每年的农业总产值1.2亿元。 农作物夏粮以小麦为主,秋粮以玉米、谷子、红薯为主。农作物产量水田亩产超过1000斤,旱田亩产500~900斤,棉花亩产50~150斤。

工业经济情况

各县(市)的工矿企业只有少部分分布在小浪底区域内,1996年区域内六县(市)的工业总产值为5亿元,而其全部工业总产值为86.5亿元。从区域内的工业产值分布来看,垣曲县最大,占区域的46%;新安次之,占31.6%,其它县(市)较少,均小于8.0%。


监测站网布设情况

小浪底的环境监测主要分三个部分,即库区、施工区、移民区,各部分监测项目、断面测点布设、监测频率各不相同。库区水质监测包括地面水监测14个断面,底质监测4个断面;施工区监测包括地表水干支流6个断面、生活用水37个测点、河流底质12个点、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17个监测点、大气测点、噪声12个测点;移民区包括生活饮用水28个测点和土壤28个采样点。根据实际情况,监测时断面测点数和监测项目有所调整。


工矿企业及主要污染源分布

小浪底库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沿河滩地,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国有企业较少,大部分工矿企业集中在县城,规模较小且分布不均,绝大多数为乡村或个人兴办的小煤矿、小硫磺窑、小铁矿和小铝矿。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质地较好,形成了以矿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共有企业110家。淹没区内工矿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是新安县的仓头乡、西沃乡和垣曲县的古城乡。

区域内矿业企业较多,约占工矿企业总数的80%,其中以煤炭采选业为多,达70余家。此外还有炼焦业、电力工业、建材工业和铁冶炼业等。工业产值比重最大的行业为有色金属工业和煤炭采选业,合计占工业总产值的82%,其它依次为电力工业、炼焦业、铁矿采选业、铁冶炼业、建材工业和食品加工业。区内工矿业规模一般较小,产值超过一千万的企业仅15家。 煤炭采选业分布较普遍,较大的煤矿有五家,分别是新安煤矿、五一煤矿、黄沙坪煤矿、寺村二矿和观音堂煤矿。有色金属工业绝大部分分布于垣曲县,主要是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下属的各单位,包括三座铜矿和冶金厂、铜厂,以及位于畛河上游的中国长城铝业矿山公司洛阳铝矿。炼焦业主要分布在渑池、济源、垣曲和新安县。电力工业主要有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电厂和平陆电厂。铁矿采选业有逢石河上游的济源钢铁厂铁矿、渑池县南村乡黄河采运公司,前者规模较大,产值上千万。铁冶炼业均在山西境内,有平陆曹川铁厂和垣曲长直铁厂。食品加工业主要是酒厂、啤酒厂和副食品加工厂,均位于垣曲县亳清河流域。

据调查,区域内固体废弃物,库区有煤矸石约70万t,硫磺尾矿及硫磺冶炼渣等固体废物1000万t以上。180m以下截流淹没区小硫磺矿7个,硫磺尾矿7万t;淹没民办小土硫磺
冶炼窑510座,硫磺冶炼渣285万t。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14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