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有关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成果

2022-05-22 01:30:18大气治理1

山西省基础研究重点学科——大气环境学学科点录属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位于太原市内。二十多年来,该学科点以国防基础研究课题为主,同时面向地方和社会供供相关的技术服务,积极承担省内外的科研项目(大气扩散实验、环境影响评价等),提高了科研水平,创出了科研成果。某些基础研究项目和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
大气环境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扩散规律研究;大气扩散的实验室(风洞)模拟研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研究。其主要分支为大气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污染气象观测及参数、事件(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混合层、逆温层、风场、酸雨等)的研究、核电站应急评价系统的开发研究、研究项目计算机软件的引进、开发及其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等。在大气扩散规律研究方面,学科点侧重于中小尺度大气扩散实验及大气扩散模式评价研究,并将成果用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有关的实践活动。1978年,学科点有关人员在湖北宜昌进行了我国较早的大气扩散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某工程的选 址提供了依据。1983年,学科点有关人员在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大气扩散实验,搞清了当地的大气扩散规律,为古交煤矿的开发建设及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依据。1985年,学科点人员在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进行了大气扩散实验,初步搞清了当地的大气扩散规律,为核电站的选 址、建设及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依据。
在基础研究方面,学科点主要进行了大气扩散模式及参数的有效性研究、污染气象的研究、环境风险的研究、核电站应急评价模式及软件的研究。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核电厂大气弥散实验与理论研究(2000年3月通过部级鉴定:总体水平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部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现正申报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古交、秦山核电站气象相关实验与理论研究(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大气扩散模式及参数的有效性研究,大气扩散模式及参数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IAEA和WMO联合组织的大气传输模式评价研究(此项研究获得了良好的结果),秦山核电厂实时剂量评价系统的开发(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00MW核电站放射性排出物环境弥散及其后果的研究(国家85’攻关课题)(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科点在环境风洞模拟实验研究领域取得多项成果,其中包括:山体(或建筑物)尾流结构的研究,将经典尾流进行详细区划,研究它们对烟羽扩散的影响;山体(或建筑物)附近扩散参数随排放高度和风向的变化;山体(或建筑物)附近烟羽轨迹的变化及其尾流下洗和线流的关系;给出了适合不同厂址条件的扩散模式和参数,部分实验结果为现场实验所证实。本学科点环境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在国内同类环境风洞的实验研究中居领先地位。
学科点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将大气扩散规律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为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学科点代表性的成果为:古交矿区环境影响评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秦山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山西临汾煤炭综合开发集团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世界银行贷款C-3项目环境培训计划(国家环保总局委托)。
本学科点共有18名成员,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6人,实验师4人。学科带头人为胡二邦研究员、张茂栓研究员、王寒副研究员。学科点成员具有丰富的大气环境学的理论、现场大气扩散实验和环境风洞实验的经验。开发了大量的大气扩散模拟计算的计算机程序。学科点拥有一座环境风洞实验室(面积1020m2)和一个气象观测场(包括50m高气象观测铁塔及地面气象站)。学科点所具有的特色观测方法为:环境风洞实验方法、百米气象铁塔气象观测方法、双经纬仪跟踪观测方法、等容(平衡)气球大气扩散实验方法等。
本学科点学术研究目标为:在“十五”末期,建成同类研究机构的一流研究学科。在主要研究方向上都有所突破。在大气扩散规律的研究方面,继续深入进行中小尺度的大气扩散规律及模式、参数的研究,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大尺度的大气扩散规律及模式、参数的研究。在大气环境影响方面,要将大气扩散规律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污染治理,为山西省的环保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
[学科带头人简介]
胡二邦,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兼),1940年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后分配至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工作至今。30多年来主要从事大气扩散、核事故后果评价及环境影响、环境风险评价领域的研究。曾主持秦山核电厂二期、三期、福建及连云港核电厂选址大气扩散试验研究。主持项目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参与项目中获部级一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各1项。主要著作有《核电厂大气扩散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在“核技术”(美国)、“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环境科学”、“生态学报”和“辐射防护”等国内外杂志、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
曾以“大气扩散与风险评价”专家受聘德国卡尔斯鲁厄核研究中心,曾被亚洲开发银行与世界银行聘为中国环评培训教师,并多次赴IAEA总部、美、日、法、德、俄、加、澳

学科带头人、博导胡二邦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曾任研究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现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所顾问,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环保局核环境审评专家委员会、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及广东省核事故应急专家组成员,中国环境评价学会常务副主任兼环境风险专委会主任,中国大气环境学会副主任,太原市清洁生产专家委员会主任。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被授予“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1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