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臭氧在大气的哪一层? 臭氧分布在大气哪一层?

2024-12-26 22:18:33大气治理1

一、臭氧在大气的哪一层?

臭氧层集中在在离地面10~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该层集中了大气中约90%的臭氧,其中离地22~25km臭氧浓度值达到最高。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与氧分子(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3)。

二、臭氧分布在大气哪一层?

在大气层的平流层。

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若把臭氧层的臭氧校订到标准情况,则其厚度平均仅为3毫米左右。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

三、臭氧层在大气分层的哪一层?

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地球的大气层分为三个: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臭氧层是处于平流层中的,是地球的保护伞.它可以吸收高强度的紫外线,使我们免受紫外线的辐射.

四、什么破坏大气臭氧层?

制冷剂氟利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

五、臭氧层在大气层的哪个位置?

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若把臭氧层的臭氧校订到标准情况,则其厚度平均仅为3毫米左右。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

六、为了保护大气臭氧层,我国承诺的?

自1989年9月正式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后,我国在保护臭氧层这一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首先是积极履行公约的有关协定,控制ODS的产量;其次是在1992年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为该议定书中的多边资金的建立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加强对保护臭氧层工作的领导,我国成立了由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组成的国家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编制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并于1993年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成为我国开展保护臭氧层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化工、家用制冷等8个行业的淘汰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各行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原则、政策、计划和优先项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为配合履行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我国出台了一些法规和措施,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予以控制,对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予以引导和鼓励,如生产配额、环境标志、税收价格调节、进出口控制、投资控制等政策。

此外,我国还开展了保护臭氧层的宣传、国际合作和科研等方面的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积极参与到这项保护地球环境的行动中。经过这些努力,我国保护臭氧层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许多企业或利用多边基金,或利用自有资金进行了生产线的转换。

我国已于1999年7月1日冻结了氟利昂的生产。2007年7月1日前,除原料和必要用途之外,我国已淘汰其他所有氟利昂、哈龙的生产和使用,并在2007年9月1日以后禁止销售含这些物质的家用电器产品。因此目前市场上的冰箱、冰柜等都已不含“氟”。发胶、摩丝、杀虫剂等原本含有氟利昂的产品现也大多采用它的替代品。

我国已经确定了严格的臭氧层消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时间表,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实施方案(2008~2010年)》,2010年1月1日前,上海市将淘汰四氯化碳和甲基氯仿的生产和使用,在2015年1月前,淘汰甲基溴的生产和使用,在2030年前淘汰含氢氯氟烃的生产和使用。

七、云在大气层的哪一层?

云是位于大气层的对流层。

对流层由于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在对流层里空气可以有上下的流动,雷雨、浓雾、风切变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对流层的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

八、大气层和臭氧层哪个高?

臭氧层大多分布在离地20—50千米的高空。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距离地面没有明确的高度。

1、大气层(atmosphere),地质学专业术语,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2、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气层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臭氧分子不稳定,紫外线照射之后又分为氧气分子和氧原子,形成一个继续的过程臭氧氧气循环,如此产生臭氧层。自然界中的臭氧层大多分布在离地20—50千米的高空。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

九、大气中臭氧的来源?

臭氧是一种无色而有特殊臭味的气体。在近地层中,汽车尾气、森林火灾、火山爆发、自然闪电、人工放电以及核爆炸等,均会产生臭氧。

但大气中臭氧的主要来源还是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在高层大气中,氧分子经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作用而离解为氧原子,这种氧原子在第三种分子的介入下与氧分子碰撞而结合成臭氧分子。

由于太阳紫外辐射离地面越高处越强,大气密度离地面越高处越小,因此,就形成了20~25公里高度上的臭氧含量出现极大值,这就是臭氧层。一般臭氧层的界限可取为15~50公里高度。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

形象些说,如果把单位面积上的大气柱变换到约8000米的高度,那么臭氧层则仅占3毫米厚。尽管臭氧层如此薄,但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使得波长短于0.3微米的紫外辐射几乎不能到达地面。

这种太阳紫外辐射对生物有很大的影响,它的数量过多,会危害人和动物的生命,妨碍植物生长,所以,如果大气中一旦失去了臭氧层,则一切生物都将被太阳紫外辐射所伤害。

如前所述,近年来超音速飞机的频繁飞行、农业肥料和工业氟利昂冷冻剂的大量使用都将使臭氧减少,从而破坏大气臭氧层,这种自毁家园的行为已受到广泛的重视。

另一方面,一种气象战的想法也由此产生,即用人工方法使臭氧层暂时产生一个空隙,让太阳紫外辐射穿过空隙投射到敌方进行杀伤。

这种想法不幸被言中,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南极地区上空存在“臭氧洞”。

在南极大陆上,自70年代中期起每年春季(9~10月前后)高空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急剧减少,减少量甚至达臭氧正常含量的50%以上。

从空间分布看,形成一个类似于低谷的大洞,“臭氧洞”由此而得名。

人类不能自毁家园,所以世界各国行动起来,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经过一系列努力和磋商,最终在1997年12月达成协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确定发达国家必须减排温室气体,到2010年要比1990年减少5.2%,这是人类保护地球环境的良好开端。

十、遥感卫星在大气层的哪一层?

卫星高度一般是35800千米。

1、低高度(150~200千米),大气影响很大,卫星寿命7~21天,拍摄景物的图像分辨率高,常用于侦察卫星。

2、中高度(350~1500千米),有一定的大气影响,卫星寿命在1年左右,用于地球资源技术卫星。

3、高高度(35800千米),用于同步卫星,寿命长,不对地面成像。

因此,近地轨道的人造卫星也是在暖层外层甚至更高;

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则是在大气层之外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186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