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大气污染层在多少米? 10层到12层为什么是大气污染层?

2025-01-14 12:16:06大气治理1

一、大气污染层在多少米?

30米左右,也就是8-11层楼之间。

  

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

  一般条件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约降低0.6度,这样,大气低层温度高,空气密度小;高层温度低,空气密度相对较大,造成了“头重脚轻”的现象,大气层结就不稳定容易上下翻滚而形成对流.

  这样就会使低层特别是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污染物和粉尘向高空移散,从而减轻在大气低层污染程度。而这个移散高度就是环境学上的扬灰层,扬灰层的存在是指:“由于气流和建筑微环境的影响,建筑物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部分灰尘密度较大。”

  也就是说,空气中的尘埃、有害物质在这个高度有个停留的过程,其实,由于“峡谷效应”的影响(“峡谷效应”指的是周边有公交干道或工厂、以及高楼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风的作用下,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

灰尘在空气中的5米到33米这个位置形成了一个大气污染层飘浮带,从建筑的角度上看,就是8至12层之间,而9至11层就是受最严重的楼层;灰尘的漂浮带与地形是有关的,一般来而言地势高的地方灰尘漂浮带相对要降低一些,而洼地的灰尘漂浮带相对要高一些。

二、10层到12层为什么是大气污染层?

这个楼层正好地面灰尘漂浮最高度。

三、大气污染类型?

还原型污染:常发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油为主的地区,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颗粒物。氧化型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及其产生的光化学污染。

石油型污染: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放、石油冶炼及石油化工厂的排放,包括二氧化氮、烯烃、链烷、醇等。如果输出的速率小于输入的速率,就会在大气中相对集聚,造成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升高。

拓展资料:大气污染物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进入大气(输入),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去除(输出)。

四、大气污染标准?

空气污染的六项指标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8小时浓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空气污染指标是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并考虑了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经过综合分析后,对空气中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浓度所作的规定。它是衡量空气受污染程度的法定尺度。

五、大气污染专业词语?

有:能见度

解释:

能见度: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航空界定义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还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距离。

六、大气污染的表现?

1) 生活污染源 人们由于烧饭、取暖、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如炉灶、锅炉等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的煤烟和SO2等,具有量大、分布广、排放高度低等特点,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2) 工业污染源 包括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和化工厂等耗能较多企业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各生产过程中的排气(如炼焦厂向大气排放H2S、酚、苯、烃类等有毒物质;各类化工厂向大气排放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异味性或恶臭的有机和无机气体;化纤厂排放的H2S、NH3、CS2、甲醇、丙酮等)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矿物和金属粉尘。

(3) 交通运输污染源 由飞机、船舶、汽车等交通工具(移动源)排放的尾气。在一些发达国家,汽车排放气己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七、大气污染常见源?

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可分为天然大气污染源和人为大气污染源。

天然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的天然发生源,如排出火山灰、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煤气和天然气的煤田和油田,放出有害气体的腐烂的动植物。天然污染源造成的大气污染,目前还不能控制。

人为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的人为发生源,如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包括核工业)、燃料的燃烧以及向大气释放出污染物的各种生产场所、设施和装置等。可以按不同的方法分类:

按污染源的运动状态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固定污染源是排放污染物的固定设施,如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煤尘、粉尘及其他有害物的锅炉、加热炉、工业窑炉、民用炉灶等。移动污染源主要是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交通工具,如排放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黑烟等的汽车、飞机、船舶、机车等。

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运输污染源(见污染源)。

按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分为局部大气污染源和区域性大气污染源。前者污染源是造成小范围局部地区的大气污染,后者造成大范围(有时超出行政区划或国界)的区域性的大气污染。

八、大气污染如何鉴定?

大气污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鉴定:

1. 监测空气质量:通过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立,使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对大气中的颗粒物(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以评估大气污染程度。

2. 气象条件分析:大气污染的扩散和传输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如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信息,可以判断大气污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3. 行为模拟和模型预测:利用大气模型,结合污染物的排放源数据和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扩散和浓度进行模拟和预测。

4. 生物监测:通过观察指示生物的生长状况、群落结构和生物体受损程度,如苔藓植物、地衣、昆虫等,可以初步判断大气污染程度。

5. 大气污染源识别:通过排放源排查和监测,追踪监测点周边的污染源,确定大气污染的具体来源。

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可以对大气污染进行鉴定和评估。

九、大气污染标准值?

目前大气污染标准值是指国家或地区根据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结果,制定的用于评估大气污染水平的指标和限值。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气污染标准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气污染标准值:

1.颗粒物(PM10):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较大。PM10的日平均值标准值为40微克。

2.颗粒物(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更大。PM2.5的日平均值标准值为25微克。

3.二氧化硫(SO2):指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SO2的日平均值标准值为50微克。

4.二氧化氮(NO2):指大气中二氧化氮的含量,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NO2的日平均值标准值为40微克。

5.挥发性有机物(VOC):指大气中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含量。VOC的日平均值标准值为100微克。

这些大气污染标准值是各国政府为实现大气环境保护和健康所制定的目标,也是企业和个人应当遵守的环境保护要求。

十、大气污染法属于?

环境保护

大气污染防治法归环境保护部门执行。这是因为环境保护部门是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国家部门,大气污染防治法是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属于环境保护部门职责范畴。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需要涉及多个行政部门的协同配合,例如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农业等行政部门,但具体的执行单位还是由环境保护部门来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在实际实施中,环保部门需要依靠各级政府和法律机构的支持,加强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共同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效实施。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19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