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鄂尔多斯现在的“鬼城”的情况改善了吗?

2022-06-15 13:05:42大气治理1

大家对于鄂尔多斯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前两年的“鬼城”状态,甚至都替代了曾经的“羊绒之城”, 正是因为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报道,让鄂尔多斯火遍了全球。

  

  这篇名为《中国鄂尔多斯:一座现代鬼城》的报道,一出现就得到了各种转载,报道,顿时就让鄂尔多斯出名了,甚至成为了经济泡沫和盲目大扩建的代表,甚至还得到了其他国家网友们的吐槽。

  

  居民还没搬进去,就先建立了各种设施,包括博物馆等,不过如今的这间博物馆,却成了当地的地标。

  

  其实鄂尔多斯是并没有完全受到“鬼城”的影响,反而因为“鬼城” 这个标签,吸引了很多游客,但是当小伙伴们来到如今的鄂尔多斯新城之后,却发现观念真的该改一改了。

  

  “鬼城” 主要是指的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距离老城区还有30多公里,由于城市的发展,就在这里选定了新城区的位置,在居民们进驻之前,就先修建了很多美丽的建筑,包括之前说的那座博物馆,造型非常独特,很像是蒙古族男女的帽子,而且前面还有大片的花海。

  

  那些年,鄂尔多斯的经济非常繁荣,靠着羊毛业和煤炭业,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口,但是经济并不会一直那么旺盛,导致康巴什新区空房特别多,也就形成了“鬼城”的说法。

  

  如今的康巴什又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再次登上主要城市人均GDPtop50排行榜榜首,越来越繁荣的康巴什新区,再也看不到“鬼城”的影子,而且还成了”壕“的代名词。

  

  只是虽然白天的康巴什依然空空荡荡,但是到了夜晚,这里却异常繁荣,因为这里的白天实在是太炎热了,没有人愿意出门。尤其是到了晚上,乌兰木湖河边都挤满了人,再也没有” 鬼城“的模样,对于如今的鄂尔多斯,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有一段时间很多媒体、甚至包括国外媒体都大势报道和渲染鄂尔多斯已经成为一个座“鬼城”,也有一些学者在缺乏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基础上,罗列一些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周期性、结构性、历史性等现象和问题,来证实鄂尔多斯所谓“鬼城”现象。我们要客观、理性的想想,中外哪一座“鬼城”能够到达鄂尔多斯的辉煌!全市的GDP 超过4400亿元(2016年),位居全国地级市第35位,碾压了许多省会城市,人均GDP更是高的惊人,达到21.55万元,超过3万美元,高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221元和15480元,在全国地级市排第27位和第49位。就这样一座城市,我们竟然说她是一座“鬼城”,不能不怀疑我们是不是在说“鬼话”。

2010—2013年间,我在做“全国资源城市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时,根据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鄂尔多斯属于31个成长型的资源城市之一,基本特点是资源开发处于上升阶段,资源保障能力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足,是我国能源资源的供给和后备基地。确实,鄂尔多斯资源储量和资源组合是其他资源城市无法比拟的,有各类矿藏50多种,其中煤炭、天然气探明储量2017亿吨、4.95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1/6和1/3左右。这一优势也是鄂尔多斯的“立市之本”,个人认为,无论中国能源结构如何调整,鄂尔多斯作为我国能源基地的地位都不会改变。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鄂尔多斯也一直注重转型发展,把改变“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作为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纵观近30年的发展历程,我认为鄂尔多斯转型发展呈现出五大变化特征或趋势:

一是由传统能源基地向综合性能化基地转变。如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产业成为鄂尔多斯煤炭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方向,且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由资源型产业逐步向加工制造产业转变。除我们耳熟能详的鄂尔多斯纺织和服装产业外,近年来引进的华泰、奇瑞等汽车制造企业,以及中煤煤机、锦西化机、新兴重工、西北特种电缆等装备制造企业对产业多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在周边地区发展势头也是最好的,如京东方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项目,富士康年产62.4万件手机零组件项目、达瑞祥蓝宝石材料项目等为鄂尔多斯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增长点。

三是由二产主导的经济结构向服务和旅游业方向转变。2016年鄂尔多斯的第三产业占比达到了41.9%,尽管低于第二产业的55.7%,但比2012年增加了4.9个百分点,旅游、文化、商务、信息、体育、科研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尤其是旅游业成为一个亮点,全市有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27家,基本形成了“天骄圣地、民族风情、大漠风光、休闲避暑”四大旅游产品,这在周边区域是独一无二的,比呼和浩特和包头还要厉害。

四是由生态脆弱型向生态宜居型方向转变。鄂尔多斯市自然环境本地较差,生态相对脆弱,其中毛乌素沙地占总土地面积的28%左右,库布其沙漠约占总土地面积的近20%,过去风沙大是城市的最大特点。经过多年长期不懈的风沙和生态治理,人居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改善。现在鄂尔多斯已经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40天以上。

五是由老城区主导向新老城区互动发展转变。鄂尔多斯的发展长期囿于老城区即东胜区范围内,发展空间不足,考虑到与伊金霍洛旗阿镇的融合发展,在离老城区25公里处建设新城即康巴什新城,这也就是很多媒体热炒的“鬼城”。像所有新城或新区建设一样,在前期肯定缺乏人气,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时至今日,康巴什对鄂尔多斯的发展作用不断显现,已成为重要的行政和文化中心、金融和科研教育,也是新兴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基地,如前面讲到的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基地。

另外,像康巴什这样一个城区全部进入4A景区的,在我国也是绝无仅有的案例,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市设计等在中西部地区很难找到。正如其竞争者榆林市一直把发展指标与鄂尔多斯对标,他们讲:那样的“鬼城”我们也想要。我在研究榆林市发展时,发现它与鄂尔多斯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二、第三和第五的转变上,第一个转变榆林做的甚至比鄂尔多斯还要好,第四个转变即榆林在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居住环境建设上与鄂尔多斯差距也不大,而差距主要是非资源产业发展不足和城市空间有待优化。

当然,鄂尔多斯在发展中也存在需要问题,比如资源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地下水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建设规模过大的问题,污染性产业如铁合金、氯碱化工、硅化工和焦炭等低端产业去产能的问题,以及金融风险问题等等。无论如何,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鄂尔多斯与“鬼城”划等号,如果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特别是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能够到达鄂尔多斯的一半水平,那我们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任务就可以画上圆满句号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19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