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 有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

2022-07-14 16:57:26大气治理1

大城市PM2.5污染的防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所谓PM2.5,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一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的悬浮颗粒物。它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传输距离远,含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而且与其他空气污染物存在着复杂的转化关系。目前,世界各国大城市普遍针对这一污染展开了重点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经验一:采用综合治理策略,逐步减轻污染
各国普遍采取综合治理的策略,在采取措施减少一次生成的PM2.5的同时,重点加强相关前体物的减排工作。
经验二:利用法律和经济双重手段
欧盟先后出台了《欧共体环境行动计划》、《欧洲空气清洁计划》等近20个法规和指令,制定了空气质量标准、机动车和其他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国家排放上限与核查制度,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治PM2.5污染的法规体系。在美国,除了有适用于全美的法规标准外,各地还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作为补充。例如纽约市就因地制宜地推出了《抗空转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严格规定车辆停驶后发动机空转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地方性、全国性法规紧密结合,有力推动了治理工作。
经验三: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1.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既减少了能源需求和污染物排放,又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充分就业,较好地解决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2.  改变能源消耗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
3.  提高建筑物能效水平。比如,制定绿色建筑规范,推动老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建筑物内部照明电器系统的升级改造。
4.  发展公交导向型城市交通。推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居民出行对机动车的依赖。
经验四: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
PM2.5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美国、欧洲等都制定了长期的战略规划和详细的治理路线图对之加以指引。例如伦敦市政府制定了《2010年清洁空气:伦敦空气质量战略》,美国南加州地区2007年推出了《空气质量管理规划》,纽约市政府制定了《2030城市发展规划》。
经验五:制定区域污染控制政策,实现全区域综合治理
在解决PM2.5及其前体物长距离输送的问题上,欧洲和美国都制定了区域污染控制政策,建立了地区间协调和合作机制,通过多地区间的协作,减少PM2.5的排放总量。
经验六:利用监测数据帮助医疗卫生部门展开预防性诊治
医疗卫生部门也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监测数据,深入研究PM2.5污染对于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PM2.5易诱发疾病的早期发现和主动干预。
经验七:提高城市绿化率,强化城市吸尘器的功能
园林绿化措施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吸附和滞留大气中的颗粒物,达到减少和控制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的目的。它对环境的净化功能非常明显。
经验八: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参与
控制污染不能只依赖政府和环保部门,还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世界各国城市普遍与环保组织和社会团体展开合作,采取加大公共广告投放、建立警示标示系统、开设绿色环保网站等手段,提高公众对PM2.5污染危害的认识,促使其从日常生活做起,为污染的治理尽力。与此同时,各城市还提供财政补贴,鼓励市民购置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2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