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郑州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办法

2022-08-25 21:33:56大气治理1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防治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坚持生态优先、源头治理、预防为主、区域协同的原则。第四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将其纳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考核。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本辖区实际,协助做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工作。第五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区县(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公安、交通运输、发展改革、市场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城乡建设、城市管理、林业、园林绿化、水利、物流口岸、大数据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相关工作。第六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举报制度。接受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和反馈,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举报内容经查证属实的,按照有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第二章 预防和控制第七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道路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优化路网结构,推进智慧交通,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第八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鼓励措施,推动新能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使用新能源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
  公务用车和公共交通、出租车、市容环境卫生、邮政、快递等行业用车应当率先使用新能源机动车。第九条 本市实行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制度。编码登记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编码规则。
  购置或者转入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经排放污染物检验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应当在购置或者转入之日起15日内,按照规定向区县(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编码信息。
  区县(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编码信息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编码登记,并与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控平台联网。第十条 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正常使用车载排放诊断系统,不得擅自拆除、停用或者改装。
  排放大气污染物超标或者车载排放诊断系统报警的,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及时维修治理。第十一条 在本市注册登记或者使用的重型柴油车等机动车,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安装远程排放监控系统,与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控平台联网并保持正常使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远程排放监控系统正常使用,不得擅自删除、修改远程排放监控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第十二条 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物状况,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并向社会公布。
  在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危害公众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市、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可以依法采取限制使用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应急措施。第三章 检验和治理第十三条 本市生产、进口、销售或者在用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标准。第十四条 对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实行定期检验制度。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验应当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同时进行。
  在用机动车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由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定期对其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上道路行驶。
  经检验不合格的,其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到机动车排放污染维修单位进行维修治理,治理后到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进行复检。第十五条 市、县(市)、上街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向社会公布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机动车排放污染维修单位的基本信息,并及时调整更新,为公众查询和社会监督提供便利。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2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