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的三大阶段?
一、节能的三大阶段?
节能的三大途径:技术途径、结构途径、管理途径
1、技术途径是通过技术进士来完成节能,初步估算,技术节能对“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贡献率大约有百分之40。
2、结构途径:依靠产业结构调整,结构途径对“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贡献率大约有百分之50到60。
3、管理途径,依靠政府出台节能降耗的相关措施、能源价格的政策标准等来实现节能降耗。总的来说,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还需要政府实施更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督,出台更高的节能标准以及系统性政策。
二、节能减排包括哪些内容?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节能就是节约能源,减排就是减少排放。节能,就是尽量做好保温、节电和节省其它能源浪费与损耗。减排,就是减少COD\BOD\SS等污染物的排放。 在西方知识界,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这段文绉绉的话,有着沉甸甸的涵义。它试图说明,“文明的果实挂在能源的藤上”,能源开发利用的副作用足以影响文明的进程。
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节能减排项目有:
1、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现有设施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脱氮除磷能力。
2、以制浆造纸、印染、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为重点,继续加大水污染深度治理和工艺技术改造。
3、推进脱硫脱硝工程建设。
4、开展农业源污染防治。
5、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而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一般就是节油和尾气处理这两个方面
我们的这两个都有,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节能减排包括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地讲,节能必定减排,而减排却未必节能,所以减排项目必须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以避免因片面追求减排结果而造成的能耗激增,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衡。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好想加分啊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三、节能减排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是什么?十一五计划中的相关指标是什么?
节能减排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当前,全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今年是关键。今年的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得好,可以为今后几年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完成得不好,就会增加以后三年的工作压力。从一季度看,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扭转,今年节能减排就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难度就更大。 节能减排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不抓落实,再完善的方案也是一纸空文,再明确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发挥作用。 抓好落实,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和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