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废气处理 > 正文内容

水中的cod怎么去除

2022-12-04 17:14:09废气处理1

一、水中的cod怎么去除

1、物理法:是指利用物理作用来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或者乳浊物,从而去除部分废水中的COD。常见的有格栅、离心、澄清、过滤、隔油等办法。

物理法非常合适于前期预处理,通过格栅、隔油等大幅度的降低COD,缺点是去除大颗粒污染物,对于溶于水中的COD去除效果不显著。

2、生物法: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微生物营养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常见的办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法、厌氧生物法、湿地处理法等。

生物法是污水处理中非常重要的办法,可以使污水COD非常大幅度降低下来,安全低成本。

3、化学法:是指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者胶体物质从而去除废水中的COD,常见的有微电解、焚烧、氧化分解法等。

化学法基本用于产地有限制、水量少场所,更多时候用于生物法处理后期补充使用,原因是生物法处理到一定承担已经到极限,而日益严格的环保监督使得污水COD标准定的越来高。

二、废水中cod是啥?

化学需氧量简称COD。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它和生化需氧量(BOD)一样,是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COD的单位为ppm或毫克/升,其值越小,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轻。

COD含量高的水排放到自然水体里面,使藻类大量生长,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中的鱼类等水生物缺氧死亡,破坏水体的生态系统,并进一步造成水体厌氧发臭,从而使水体失去使用功能。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紫外吸收法(简称UV法)是COD检测的物理法。该方法不需要化学试剂,是基于水中有机物对紫外光及可见光特定波长的选择性吸收原理,利用水样对单色光的吸收确定有机物物质浓度,建立溶液对特定波长吸光度和COD值之间的关系。COD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中有机物的组成和浓度,而这些有机物在254nm处都有强烈的吸收。测定污水在波长为254nm处的吸光度,

通过建立的吸光度与COD浓度之间的关系换算出COD浓度值。

UV法COD传感器

COD传感器配置

三、cod去除剂作用是什么?

COD去除剂是专门一种适用于绝大多数污水处理药剂。

COD去除剂

所属类别 : 其他化学品相关

COD去除剂是一种低分子量的无机化合物,具有极强的破坏能力,能够迅速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反应,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药剂。无需增加废水处理设施,可直接投加于排放口,适用于中低浓度难以生化的COD废水。

应用范围

(1)城镇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

(2)适用于各类工业废水,包括油墨、包装印刷、汽车配件、机械、喷漆、表面处理、涂料、油漆、电镀、造纸、食品、印染、漂染、制革等废水处理工艺;

(3)各种沉淀污泥的脱水干化。

使用方法

使用时可将PCOD直接投加,或先加入溶解罐,浓度为10~20%,搅拌,用泵投加到反应池、回调池或排放口。

适用的pH值范围广(3~11),使用量约为200~1000ppm(即0.2~1公斤/吨废水),根据废水中难降解的COD含量(即当前处理后排放口COD含量)不同其用量有所差异,具体用量一般通过实验确定。

实验时取一定量的废水(如回调池水、排放水),加入适量的PCOD后,搅拌15秒钟,测COD值,确定用量。

反应速度快,因此可以直接在排放口投加.

加药量单位换算:200ppm=200mg/L=0.2g/L=0.2‰=0.2kg/吨废水。

四、污水中化学除磷原理是什么?

化学除磷主要是通过化学沉析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析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无机金属盐药剂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反应生成颗粒状、非溶解性的物质。实际上投加化学药剂后,污水中进行的不仅是沉析反应,同时还发生着化学絮凝作用,即形成的细小的非溶解状的固体物互相粘结成较大形状的絮凝体。

生物除磷原理:利用聚磷菌分别在厌氧(放磷)条件下和好氧(吸磷)条件下发生的作用,最终通过排泥作用将磷(盐)除去 过程利用就是AAO生物反应工艺。

水处理除磷剂:主要用于去除无机磷、有机磷等水体中的总磷,有效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用于电镀、线路板、化工、生活污水等废水处理中。具有吸附、架桥、混凝、共沉淀、网捕、置换、离子交换等作用机理,在强化去除重金属离子、COD、氨氮、色度、悬浮物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扩展资料:

生物除磷的基本过程

1、除磷菌的过量摄取磷

好氧条件下,除磷菌利用废水中的BOD5或体内贮存的聚b-羟基丁酸的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来摄取废水中的磷,一部分磷被用来合成ATP,另外绝大部分的磷则被合成为聚磷酸盐而贮存在细胞体内。

2、除磷菌的磷释放

在厌氧条件下,除磷菌能分解体内的聚磷酸盐而产生ATP,并利用ATP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摄入细胞内,以聚b-羟基丁酸等有机颗粒的形式贮存于细胞内,同时还将分解聚磷酸盐所产生的磷酸排出体外。

3、富磷污泥的排放

在好氧条件下所摄取的磷比在厌氧条件下所释放的磷多,废水生物除磷工艺是利用除磷菌的这一过程,将多余剩余污泥排出系统而达到除磷的目的。

废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即,将 转化为 和 。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氮转化为氮气,即,将 (经反亚硝化)和 (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

该过程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氨化作用,即水中的有机氮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氨氮。(在普通活性污泥法中,氨化作用进行得很快,无需采取特殊的措施)

第二步是硝化作用,即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水中的氨氮首先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亚硝酸盐,然后再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

三步是反硝化作用,即在缺氧或厌氧的条件下,硝化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

化学除磷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无机金属盐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沉淀物质,在絮凝剂的作用下聚集成颗粒较大的絮凝体,经过固液分离后达到除磷的目的。其中,絮凝剂的加入是为了使不溶性的小粒径磷酸盐固体颗粒聚集为易沉降的大颗粒物,改善沉淀效果。

用于化学除磷的化学药剂主要是金属盐和氢氧化钙。高价金属离子药剂投加到污水中后,会与溶解在污水中的磷盐离子结合生成难溶化合物,含Fe3+、Fe2+和Al3+盐类因价格低廉,被普遍地用于磷沉析操作,这些药剂主要以溶液和悬浮液的状态存在。此外,氢氧化钙也用作沉析药剂,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钙。

一、铝盐除磷方程式:

Al2(SO4)3+6H2O→2Al(OH)3+3SO42-+6CO2

Al2(SO4)3+2PO43-→2AlPO4+3SO42-

控制pH为6.0-6.5的条件下,每1mol的磷需要加铝1.5-3.0mol。全程pH不宜过高,以减少Al(OH)3沉淀。

二、铁盐除磷方程式:

Fe2(SO4)3+3HCO3-→Fe(OH)3+2SO42-+3CO2

Fe3++PO43-→FePO4↓(pH=5~5.5)

每1mol磷需要加铁Fe3+ 1.5-3mol,最佳pH为5.0。对磷含量为5mg/l左右的二级处理水,通过投加100-200mg/l的氯化铁(FeCl3.6H2O)就可以得到90%以上的磷去除率。金属氢氧化物会形成大块的絮凝体,有利于沉析产物的絮凝,同时还会吸附胶状物、细微悬浮颗粒。需要注意的是有机物在以化学除磷为目的化学沉析反应中的沉析去除是次要的,但在分离时有机性胶体以及悬浮物的凝结在絮凝体中则是决定性的过程。

沉析效果是受pH值影响,金属磷酸盐的溶解性同样也受pH的影响。铁盐最佳pH值范围为5.0~5.5;铝盐为6.0~7.0,因为在以上PH值范围内FePO4或AlPO4的溶解性最小。另外使用金属盐药剂还有其他的好处,比如会降低污泥的污泥指数,有利于沼气脱硫等。由于金属盐的投加会使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Cl-或SO42-离子含量增加。如果沉析药剂溶液中含有酸的话,则需特别加以注意。

投加金属盐药剂后相应会降低污水的碱度,这也许会对净化产生不利影响。当在同步沉析工艺中使用硫酸铁时,必须考虑对硝化反应的影响。另外,如果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农业,则使用金属盐除磷时必须考虑铝或者铁负荷对农业的影响。

三、石灰除磷方程式:

5Ca2++4OH-+3HPO42-→Ca5OH(PO4)3+3H2O

为使磷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pH值控制10.5-11.0以上。Ca/P的重量比为2.2:1以上。沉析过程中,对于不溶解的磷酸钙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不是Ca2+,而是OH-离子,因为随着pH值的提高,磷酸钙的溶解性降低,采用Ca(OH)2除磷要求的pH值为8.5以上。

但pH值在8.5到10.5的范围内,除了会产生磷酸钙以外,还会产生碳酸钙,这也许会导致在池壁或渠、管壁上结垢。与钙进行磷酸盐沉析的反应除了受到PH值的影响,另外还受到碳酸氢根浓度(碱度)的影响。在一定的pH值惰况下,钙的投加量是与碱度成正比的。对于软或中硬的污水,采用钙沉析时,为了达到所要求的pH值所需要的钙量是很少的,具有强缓冲能力的污水则要求较大的钙投加量。

四、化学除磷工艺

化学除磷工艺可按化学药剂的投加地点来分类,实际中常采用的有:

前置除磷、同步除磷和后置除磷。

1.前置除磷工艺的特点是化学药剂投加在沉砂池中、初沉池的进水渠(管)中、或者文丘里渠(利用涡流)中。一般需要设置产生涡流的装置或者供给能量以满足混合的需要。产生的沉淀物(大块状的絮凝体)在初沉池中通过沉淀被分离。

如果生物段采用的是生物滤池,则不允许使用铁盐药剂,以防止对填料产生危害(产生黄锈)。前置除磷工艺由于仅在现有工艺前端增加化学除磷措施,比较适合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改建,通过这一工艺步骤不仅可以除磷,而且可以减少生物处理设施的负荷。

常用的化学药剂主要是石灰和金属盐药剂。前置除磷后控制剩余磷酸盐的含量为1.5-2.5mg/L,完全能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对磷的需要。

2.同步除磷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化学除磷工艺,在国外约占所有化学除磷工艺的50%。其工艺是将化学药剂投加在曝气池出水或二沉池进水中,个别情况也有将药剂投加在曝气池进水或回流污泥渠(管)中。目前已确定对于活性污泥法工艺和生物转盘工艺可采用同步化学除磷方法,但对于生物滤池工艺能否将药剂投加在二次沉淀池进水中尚值得探讨。

3.后置除磷是将沉析、絮凝以及被絮凝物质的分离在一个与生物处理相分离的设施中进行,因此也叫二段法工艺。一般将化学药剂投加到二沉池后的一个混合池中,并在其后设置絮凝池和沉淀池(或气浮池)。

对于要求不严的受纳水体,在后置除磷工艺中可采用石灰乳液药剂,但必须对出水pH值加以控制,如可采用CO2进行中和。采用气浮池可以比沉淀池更好地去除悬浮物和总磷,但因为需要恒定供应空气因而运行费用较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fwcl/3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