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外排石油类含量标准?
一、废水外排石油类含量标准?
废水外排石油类含量不同的排入水类有不同的标准,一般的标准为40毫克/升。
二、油田污水如何处理?
注水是油田开发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开采方式,是补充地层能量,保持油层能量平衡,维持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有效方法。注入水的水源主要是地面淡水、地下浅层水及采出原油的同时采出的油层水。为了节约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目前注入油层的水大部分来自从开采原油中脱出的水,习惯上称之为污水。大体已经占了全国注水总量的80%。污水未经处理时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乳化原油、细菌等有害物质。水注入油层就像饮用水进入人体一样,如果人喝了未经处理的水,人的身体就会受到伤害,发生各种病变;同样,油层注入了未经处理的污水,油层也会受到伤害。这种伤害主要体现在大量繁殖的细菌、机械杂质以及铁的沉淀物堵塞油层等问题上,引起注水压力上升,注水量下降,影响水驱替原油的效率。因此,必须对注入油层的水进行净化处理。
由于污水是从油层采出的,所以油田回注污水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除油和除悬浮物。概括地讲可分为两个阶段:1.除油阶段。该阶段是利用油、水密度差及药剂的破乳和絮凝作用,将油和水分离开来。2.过滤阶段。该阶段是利用滤料的吸附、拦截作用,将污水中悬浮固体、油和其他杂质吸附于滤料的表面而不让其通过滤料层。除油阶段要根据含油污水中原油的密度、凝固点等性质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目前国内外除油阶段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法有:重力式隔油罐技术、压力沉降除油技术、气浮选除油技术、水力旋流除油技术等。
1.重力式隔油罐技术,就是靠油水的相对密度差来达到除油的目的。含油污水进入隔油罐后,大的油滴在浮力的作用下自由地上浮,乳化油通过破乳剂(混凝剂)的作用,由小油滴变成大油滴。在一定的停留时间内,绝大部分原油浮升至隔油罐的上部而被除去。其特点是:隔油罐体积大,污水停留时间长。即使来水有流量和水质的突然变化,也不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但其占地面积大,去除乳化油能力差。
2.压力沉降除油技术是在除油设备中装填有使油珠聚结的材料,当含油污水经过聚结材料层后,细小油珠变成较大油滴,加快了油的上升速度,从而缩短了污水停留时间,减小了设备体积。其特点是:设备综合采用了聚结斜板技术,大大提高了除油效率。但其适应来水水量、水质变化能力要比隔油罐差。
3.气浮选除油技术,是在含油污水中产生大量细微气泡,使水中颗粒粒径为0.25~25微米的悬浮油珠及固体颗粒黏附到气泡上,一起浮到水面,从而达到去除污水中的污油及悬浮固体颗粒的目的。采用气浮,可大大提高悬浮油珠及固体颗粒浮升速度,缩短处理时间。其特点是处理量大,处理效率高,适应于稠油油田含油污水以及含乳化油高的含油污水。
4.水力旋流除油技术,是利用油水密度差,在液流高速旋转时,受到不等离心力的作用而实现油水分离。其特点是设备体积小、分离效率高。但其对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的含油污水适应能力差。过滤阶段采用的过滤技术根据滤后水质的要求不同,分为粗过滤、细过滤和精细过滤。根据水质推荐标准,悬浮物固体含量为1.0~5.0毫克/升,颗粒直径为2.0~5.0微米。过滤的核心技术是滤料的选择与再生。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滤料有石英砂、无烟煤、陶粒、核桃壳、纤维球、陶瓷膜和有机膜等。滤料的再生方法主要有热水反冲洗、空气反吹等。
三、石油污染物对小丑鱼的危害?
石油是一种成分非常复杂且具有不同特性的有机物,它对水产品 的危害非常大,其不仅在水面上形成大片油膜,隔绝水中的溶解氧, 使水生生物窒息死亡,还可使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带有异味,不 能食用。
大部分石油废水中含有硫化物、酚等有害物质。当硫化物在水中 的浓度为3毫克/升时,鳟5分钟致死;当苯二酚在水中浓度为0。 16 毫克/升时,可造成鲢半致死;当水中含酚0。006毫克/升时,鱼类产 生异味。
石油污染物对幼鱼和鱼卵的危害更大。例如,油膜和油块能够黏 住大量幼鱼和鱼卵,还能使幼鱼发生畸形。近年来,石油工业发展迅速,而石油污染物也越来越多,对渔业 水域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海洋,浅海水产养殖水域受到石油 的污染最为严重。
石油污染物对小丑鱼的危害:
1、石油污染能够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O2的含量,破坏小丑鱼的正常生理机能
2、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
3、海洋石油污染会改变某小丑鱼的洄游路线
四、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方法
前言 海洋面积辽阔而又拥有巨量的海水,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全部被海洋所吞没,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因此而发生重大变化。正是因为这种稳定性,加上海洋是重要的运输渠道,使得海洋成为人类各类污染物的聚集地。近年来,由于石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达11.5 万吨,并呈增长趋势。目前,我国近海海域石油的平均浓度已达到0.055mg/L,海洋石油污染的日益加重,严重影响了沿海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1、 海洋石油污染的产生 海洋石油污染的产生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海损事故溢油、海上石油运输开采、含油污水排放和大气石油烃沉降。 1.1 海损事故溢油 我国的油轮以单壳船、小船、旧船居多,这些油轮因船型结构不合理、管理操作人员安全环保意识淡薄、技术水平低下等原因,极易发生灾难性船舶溢油事故。另外,船舶因碰撞、触损、搁浅等事故引起的油箱泄漏也会造成海洋石油污染。 1.2 海上石油开采运输 海底石油勘探和生产过程中油井井喷、油管破裂和钻井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油泥浆等均会造成海洋石油污染。另外,日常装卸储运中石油产品的零星跑冒滴,输油软管的残旧、老化及伸缩接头、阀门的松动等也会造成油品渗漏。 1.3 含油污水排放 油船的机舱油污水、压载水、洗舱水中均含有大量石油, 浓度可达1500mg/L,这些废水的直接排放将造成水体油污染。另外, 陆岸上的贮油库、炼油厂等将未经处理的含油污水直接排放,废水经河流汇聚到海洋也将造成海洋石油污染。 1.4 大气石油烃沉降 大气石油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燃料的不充分燃烧和石油类的蒸发。这些从工厂、船坞、车辆排出的石油烃进入大气后,一部分被光氧化,另一部分则沉降到地球表面,污染水体和土壤。 ...... 目录 不存在 参考资料 『1』 陈建秋, 中国近海石油污染现状、影响和防治, 节能与环保, 2002, (3), 15-17. 『2』 李建明.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与净化, 生物学教学, 2002, 27(7), 35. 『3』 楚海明. 浅谈水面溢油污染防治技术及其应用,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2004, 24(1), 16- 17. 『4』 陈尧. 中国近海石油污染现状及防治,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3, 29(11), 20-24. 『5』 李言涛. 海上溢油的处理与回收, 海洋湖沼通报, 1996, (1), 73-83. 『6』 宋志文, 夏文香, 曹军. 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 生态学杂志, 2004, 23(3), 99-102. 『7』 郭志平. 我国近海面临的石油污染及其防治,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3(3), 269-272.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