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的堵车现象那么严重? 都没有人管管? 去那边旅游都很扯得~!
北京堵车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堵车的根源是什么?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官方的说法是车流量巨大,汽车在以每天数千辆的数字增长。诚然,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北京目前的机动车数量尚不足以造成如此大规模的拥堵,机动车数量只能说是堵车的因素之一,不是决定性的。我觉得目前北京的交通存在以下弊病:
一、道路规划设计不够合理
北京缺乏南北向的城区主干道。东西有二环、平安大街、两广路、前三门大街。南北向有什么,市区内没有,靠东西二环“两厢”缓解“中央”,就是现在东西二三环现在这个样子。问题是这样,还把重要的中心功能区都放在东西二三环上,金融街在西,CBD在东,央视也去凑热闹,只能雪上加霜了。靠“单双号”专家们解决,大概是指望不上了。
二、交通标线不够人性化
例如北苑路,双向各3车道,宽度足够。
但是走过的驾驶员会发现,这3条车道其中1条为公交专用道,这个无可厚非,另外2条车道总可以走吧,但是最内侧车道走着走着突然变为左转专用道,令许多司机措手不及,只好强行并线,既有事故隐患又造成拥堵。
望京的广顺大街也是一样。其实解决的办法不难,当初建设道路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把路口设计为喇叭口形状,左转的车辆到路口自然进入左转车道,不影响直行车辆?
立交桥设计建造只考虑美观性,不考虑实用性。
例子不胜枚举,西直门、航天桥、四惠桥、天宁寺桥等等,我想不用我细说,大家也知道它们的罪过。
四、公交车站的不合理设置导致大堵车
公交车站的设置问题和公交车左转的问题。我就不明白现在有的公交车站设计怎么就那么弱智,在路口不到20米的距离给药左转的公交设个站,公交一出站就要左转,赶上高峰横在路上把直行堵个死死的,要么把车站设在路口边上,两辆公交一停,车尾就近路口了,几辆车一进站,队尾都停到路中间了。还有双井三环主路中间的那个车站,设在主路出入口中间,一堵堵两个路口,辅路车进不去,主路车出不来,不知道哪个~~搞的。
虎坊桥路口往南的那个丁字路口,窄成什么样了,从北边来的公交都要左转,这么窄的市区路,像14、66这样的线路非得搞通道式,根本拐不过去,结果东边直行的,右转的,西边左转、直行的,北边左转、右转的全都堵得一蹋糊涂,怎么想的?东直门出发望京方向的401等,守着郊区那么宽的路,全线拐不了3、5个弯,却弄个小车,每天早上挤得什么似的,怎么想的?
五、司机本身的素质造成北京堵车现象严重
这里的司机通称开车的人。大部分堵车不外乎以下几点:
1.重大事故 最大比例的是重型车事故占主要部分。开车的人都知道现在开重型车的司机“视力”有问题,只能看到大车,看不到小车,所以不躲就惨了。 JIU后驾车,疲劳驾驶等大意的问题,也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很重要的一环。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事故多发于司机认为行人不可能出现,但是行人确实出现了,突发事故居多。还有“霸权”主义车,造成车祸的隐患也是非常大。相比起来,行车与自行车较多的地方,不容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2.小型事故 能挤就挤的理论深入了中国市民的内心,宁抢一秒不停三分也是现在普遍人的思想。
快行线上开慢车,不规则并线和强行并线都容易发生刮蹭。这里出租车司机们应该反省一下。停车前想想后面的车在停应该不会耽误你太多事吧……
3.抢路 占路 环路的出口进口不按照顺序排队,而是见缝插针,这样不仅容易造成事故,影响其他车道行车也是必然的。十字路口如果没有红绿灯,那么有可能就因为那辆车慢了,就堵上个把小时,而对面的车还是一样不会让。 在有就是没有明显标记的路上,分不清顺行逆行就更难说了。无素质的停车对交通阻塞也起着很大的影响。
4.行人与非机动车 行人喜欢扎堆,这么多交通协管行人一样勇猛,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把这份勇气用在爱国上。而行人或自行车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有些非机动车(包括行人)在机动车道上走,任凭后面滴声不绝,可他却我自岿然不动。仿佛走在郊外大草原一样。表情还是那么的销魂……………
六、小商贩、行人、非法建筑物占道现象严重
小商贩比比皆是,行人被看交通警示灯就横冲直撞,在一些繁忙路段,还有N多的黑出租!把车停在路边,影响通行,本来是路的地方被见了小房子,出租出去卖东西……
所有的这些,都使得交通异常拥堵!
“原因就这么多,自己看着参考,适当修改修改就ok了”
解决雾霾和交通堵车的好方法--太阳能自动互联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而当今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雾霾肆孽和自然灾害频发,其中燃油机动车数量猛增是主要原因。
图一堵车的实况截屏
(图二)堵车的实况摄影
也是加快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它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社会和谐的发展。
针对以上现象,从2005年开始在我头脑中就产生了设计一种集当前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为一体的“太阳能自动互联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英语:Solar automatic interconnected Aerial railway transit system简称―SAIARTS
(图三)堵车的实况摄影
(图四)堵车无人机摄影
图四--2016年12月19日,石家庄市遭遇严重雾霾示意图。
市区内的建筑物笼罩在雾霾中。连日的雾霾席卷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地处华北平原腹地的河北石家庄市,因为PM2.5和PM10一度双双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可称本轮雾霾的核心之地......。
一
副图二
副图三
副图四
(副图五)
SAIARTS系统的硬件主要由运输线索道、架高运输索道的高架和索道连接运输车的硬件所组成;动力部分主要由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部分、电能输送部分和和电能自动控制的智能调度部分组成。高架可以埋设在城市、乡村、居民小区和各种公共场所马路边人行道上埋设电杆和植树的位置,在道路上大约每隔1km左右设置一个站。建设不会影响行人和马路上车辆的通行,轻轨架设在钢架上距离地面5-7米高度,铺设的范围可以像扩建互联网线的工程一样,无限的延伸和扩展,高架车在整个轨道网的管线中转弯,不需要安装扳道岔的设施和扳道岔的工序。每辆轨道车可搭载总重量1000kg以下的货物或载客4-6人,行驶速度为50公里左右,无人驾驶运行,乘客上车后只需插入自己的乘车卡或者扫描付费二维码,预设好旅程目的地站点,按确认执行键后系统的智能功能会自动选择最佳行驶路线。自动转弯、自动调整避开遇堵的路段,能快速准确的到达目的地,不会发生堵车的现象。例如(图七)乘客要从街道的AH点,到FK点。AI点线路堵车,智能功能就能自动选择绕道H大街,走C大街。DK大街交叉路口堵车。智能功能自动选择绕道J大街走F大街到FK交叉路口。就下面这张城市街道图中,智能程序就有42种行走方案,可以自由选择,除非某一个十字路口的四个方向马路全部堵塞。只要有一个方向的马路可以行驶,智能程序就可以自己选择未堵塞的路线把客户送到目的地。顶层可以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太阳板在有阳光的时候可以不断地给系统供应运行电源。电池板上面可以设置自行车专用行车道,供自行车行驶。
图六--车辆三层自选行驶方式-平面
图六-1顶层的自行车专用通行道
图六--2车辆三层自选行驶方式-横截面
图七-系统自动选择行进路线示意图
图八--十字路口行进方向示意图
图九一 直行示意图
图十 左转弯示意图
图十一 右转弯示意图
高架上运行的管道车,可以系统的管网运行,下线后也可以在普通的路面上行驶,在管网上运行时使用管网上的电能驱动,下线到地面上行驶时使用自身的蓄电池年能驱动行驶,极大地方便了出行者的交通愿望。
SAIARTS设计制造和推广的目的
SAIARTS设计制造和推广的目的一是使用系统自身发出的太阳光伏电能、风能和地热的电能(初步设计驱动电源为96伏直流电源)通过智能电能管理系统的控制与国家交流电网的电能实现互补(当“SAIARTS”自身发出的电能量大于自身用电的电能能量时,电能智能管理系统就自动接向通“SAIATS”向国家交流电网输出电能的电路卖电,当“SAIARTS”自身发出的用电能能量小于系统自身用电的电能能量时,电能智能管理就自动接通从国家电网向“SAIARTS”输入的电路买电。起到互补调节的作用);二是乘客能快速准确的到达目的地,用来减少因乘坐燃油机动车出行和堵车途中的等候时间和减少碳的排放量,让公民出行不受堵车的困扰;三是通过SAIARTS 项目批准立项、建设和运行,在全国范围内需要项目建设和系统运作管理人员800-1200万人。可以为社会安排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四是SAIATS的主支撑钢架系统的建设在旧街道进行时,可以将原来城市街道上凌乱的各种电杆、电线、电缆、水管(不结冰的地区)暖气管和各种公共设施附挂在管线上。
五是通SAIARTS项目的批准、立项、建设和运行,开创了一个非国有太阳能、风能和地热发电网与国家主电网之间电能交流和互补的平台,因为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发电之前都是各个自家发电的小循环体系,他们要想卖给国家电网多余的电能,需要分别得到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批准手续。而SAIARTS正常运行后,只需要办理一张总的通行证,沿途各个的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发电的小循环设施体系的客户,无需办理任何手续,都可以联合加入SAIARTS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新上马的客户还可以减少设备投资40%左右(SAIARTS的网线无限制的延伸,网线所进过地段住宅、建筑物向阳面、和空旷地,都可以成为SAIARTS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用户。优点一是;零星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小户不需要自己向国家电网的当地主管部门申办卖电的入网手续;可以直接加盟并向SAIARTS电能网接口输送直流电能。不需要安装蓄电池和逆变器,可以节省太安装阳能或风能发电设备和维修资金35%左右),大大的降低了社会企业和普通公民参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卖电事业投资的成本和入行的门槛。就像SAIARTS 项目的发展范围一样,可以无限扩大互谅,投资和参与经营的群体由少到多、由点到线、由线到网、由网到面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公民共同来参加绿色发电节能减排的行业上来。
新规划扩建的城乡道路可以像水、电和道路基础工程一样优化设计,有序施工,能做到节能,减排。使我们城市设施的布局更加合理更加整洁、逐步实现让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社会更为和谐。
在设计和制造上,有我自己的核心控制技术有把握做出上述功能的样机。
建设资金的筹集与运用:“SAIARTS”的建设大约需要1800万元/km(资金投入的数量和系统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的公里/面积台数成正比),可由申请政府的专项财政拨款和贴息贷款;国内外的各种基金会的资金;银行贷款和分块承包投入者的自有资金;投标建设的垫付资金;打包上市筹款;有建设意愿的国有、民营和公民把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入股共同投入。项目投资的权益可以采用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和谁受益的原则;
SAIARTS项目的可行性
SAIARTS运行起来,环保、减排、占用地面的面积小只是钢架安装占用少量的地面、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畅通无阻(无堵车)。在深受环境污染和堵车之苦的公民中,国家、企业和公民都会投赞成票。国家在立项、拨款、用地、贷款和贷款利息补贴上都会给予大力的支持、国内外看好这个项目的各种基金会、企业和公民……都会踊跃投资的。
投入回报率
:“SAIARTS”是一个只要有流量就产生利润的项目,也可以称为“管道”工程。就像高速公路一样,有流量通过,就会产生经济效益。随着它的优越性逐步的被公众认识,使用SAIARTS作为出行工具的人会越来越多,其自身的经济效益也是显尔易见的。
系统建设的难度――万事开头难。尽管它是一个绿色环保减排、利国利民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好项目,但系统的立项、审批、建设和运行,都需要一个社会认可和支持的过程。就像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刚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一样,当初只有两部初级样机用两条导线连接进行点到点的通话,而且通话质量还不理想。到目前我国拥有高质量的程控电话3.9亿台,这个普及和发展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110多年。
1970年美国国防部开始研究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Packet switching network。也称为阿帕网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英文缩写为:ARPAN,人们将此视为Internet的开端。到现在我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发展到达到4.6亿户,这个过程经历了46年。
交通科技发展到今天,美国有时速达到1200公里的超级管道运输项目。(图12、13、14)
(图12)
(图13)
图14
印度有高架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四15、16、17)
(图15)
(图16)
(图17)
以上两个项目已经筹备就绪,很快就要付诸实施。
这两个国家的创新顶尖技术交通项目,但它只是在式制造和试运营阶段,而且是由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交通运送,而我设计的“太阳能自动互联高架轨道交通项目”是可以无限制的延伸建设到高架轨道网络想要建设的任何地方。他能自动将运输物品和人员快速发运到自己想要到达本网覆盖到的任何地方,行驶路径和站点可以是空中、地面、地下和水下,而且是自动智能控制。是一前所未有的个点到任一目的地点的立体快速超级运输系统。
我们的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国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国家,特别是我们的制造业、基础实施建设和项目投资。我想我们如果能将本项目付诸实施,更可以用事实说明我们的实力。
SAIARTS的立项、建设和发展也会有困难的,但我相信一个能给世人造福的项目早晚会想电话和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一样,不远的将来会被认可和普及起来。
设计人:赵先生: 1095204957@qq.com
我来跟你分析一下北京的堵车吧。
1、道路与城市规划结构:北京什么多?我告诉你,大院儿多!各种大院儿,你别管是什么,知道了也没有意义,你就知道它不让车穿行就对了,你别看北京路网看似是一些方格,其实不然~很多地方你可能只有一条必经之路,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周边都是大院儿~;然后就是道路规划,北京修到了六环,看似好像想让车快速的转起来,实则不然,这个下一条细说,这里只说规划,然后这些环线再配合大院,成功的把北京城给生生的分裂切割的狗屁不通。比如你想去对面,眼前被一条环线挡住,你就得找桥绕,或者选择上环线来解决,随之带来的就是绕路和拥堵。
2、这第二条,其实是拥堵的元凶,如果没有这第二条,北京根本就无需修什么环线,因为有这些元凶,环线也无法应对,就是龟速车。这些生物每天早出晚归,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上晃悠,不管是主路辅路都有他们的身影,总之 就是不能超过40KM/H,不管路况如何,这里就说下为什么北京的环线无法快速的转起来,就是这些龟速车,交通拥堵就像蝴蝶效应,这些龟速车往往住的还远,通勤较长,他们就长期占用内侧车道龟速行驶,致使环线一下就被破坏了应有的作用,着急的人就只能在外侧车道来还并线穿梭,造成剐蹭事故,进一步加强拥堵。有一次走六环,远方是直路而且是偏上坡,堵得厉害,老远处就能看到尽头那罪魁祸首 和一辆外侧车道的大货车并排行驶~
其实我觉得,龟速车解决了,也就没那么多路怒,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加塞,也就没那么多剐蹭事故,没办法~人家不犯法啊~路又不是你家的 我顶多是所谓的缺德~缺德又不罚款~
把铁道部搬到鄂尔多斯,路就不堵了。鬼城没有了。
还堵的话,把能源部搬到山西就可以了 如果还堵。再搬
人多,车多,在限号也堵,没辙!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