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姜维自杀殉国后,仍然被人剖腹取胆?
为什么?气愤啊,蜀国都灭亡了,姜维却造成了魏国两员名将和大量士兵的死亡;蜀国其他人,包括后主都高高兴兴当魏国的官了,姜维还要谋反;蜀国灭亡了,魏国士兵都想回家了,姜维却造成了一个大叛乱。这样的人,让人太气愤,叫人太好奇,究竟长了颗什么胆啊。
魏国灭亡,姜维是很不甘心的。
姜维
邓艾由景谷道偷渡,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姜维军士各个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但主子都投降了,还有什么办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
投降了的姜维,看出了钟会的异心。
钟会十分敬重姜维,出则同车,入则同席,认为征蜀的官属虽然都是天下才俊,但没有能够比得上姜维的。姜维利用钟会的信任,发现他怀有异志,于是决定使用诈降计,来复兴蜀汉政权。
姜维的计划是先利用钟会的异心,挑唆他先消灭兼并邓艾的军队,然后再消灭钟会,把北来的魏兵全部坑杀,重新扶立蜀汉。他给刘禅写密信说,“原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但是,这样的做法无异火中取粟,风险极大。姜维为此也深为魏军所痛恨。
一个绝好的机会来临,这是邓艾送上门来的。
邓艾
邓艾拿下成都,自认立下大功,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
邓艾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绵竹把作战中死亡的战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
邓艾建此大功,居功自恃,深感骄傲,并且常常显示夸耀,引以为荣。
在姜维的一番怂恿之下,钟会乘机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于是,朝廷下诏书派监军卫瓘逮捕邓艾父子,用槛车将其送到京都来。正景元五年(264年)月十五, 钟会抵达成都,将邓艾押往洛阳。
钟会当然也知道邓艾被收拾,自己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这时,钟会麾下有魏、蜀军队二十余万。掌握如此庞大的远征军,钟会在姜维助力下,遂密谋反叛。此事正在筹划之中。司马昭却动起手来了。他遣中护军贾充率一万步骑入蜀进占乐城,随即亲率十万大军进驻长安,使钟会措手不及。
利用钟会拿下邓艾,然后解决钟会,对司马昭威胁最大的两个人物就被铲除了。
钟会谋反,固然有其异心,有姜维的鼎力推动,但也是司马昭逼的。
问题出在谋判一事过于匆忙。司马昭大军压境,事不可缓。
正月十五,钟会到成都把邓艾抓起来。正月十六,钟会借魏明帝郭皇后发丧的名义,召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的将士以及蜀国旧官,假借她的遗命,矫诏起兵废掉司马昭,但是魏将们并不跟从。这一要怪事起仓促,二也要怪平日钟会的思想工作做得太不到位了。
钟会问姜维意见。姜维怂恿钟会诛杀被扣将领,坑杀不顺从的魏兵。钟会没想到的是,姜维还有第三步。捉邓艾是第一步,策动钟会谋反,杀掉那些不听命的魏军将领和士兵是第二步,第三步,他还要趁机杀掉钟会,恢复蜀汉。
但钟会在这时迟疑了一下。消息很快泄露。正月十八日中午,护军胡烈之子胡渊率烈部众擂鼓呐喊而出,各营官兵为营救本部将领也一起响应,蜂拥杀入蜀宫,被拘宫内的将领们冲出与其部众会合。双方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姜维、钟会及部众数百人被杀,蜀汉太子刘璇和姜维妻儿也全部遭难。
邓艾这时还没死,正在送往洛阳的路上。监军卫瓘觉得钟会死了,邓艾到了京城会对己不利,因为钟会上表诬谄邓艾,他也出了一份力,就派护军田续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今四川德阳)西。
成都这边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之中。姜维死后,那些知道是他献计要杀死自己的魏将和魏兵,对姜维自杀而死很不解恨,对姜维遗体还要剖腹发泄。据《三国志·姜维传》注引《世语》记载,姜维死时腹部被剖开,胆跟斗一样大,所以后世有“大胆姜伯约”的说法。斗大的胆是不可能的,这个怕是传说的成分居多。
但姜维不止是被杀,还被分了尸,弃于荒野,不许别人掩葬。
姜维被杀
有一个姜维的部下,也是其老乡,偷了部分衣物(据姜维家乡人说还有两个断臂),回到甘肃甘谷县,在一个山中埋葬,没有碑文。听说当地人说,现在还可看到这座姜维的衣冠冢。
魏军杀了姜维及全家,还不解恨,在成都大开杀戒。这里有乱兵掠杀,也有仇恨相杀。原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等也被乱兵所杀。关羽家被庞德子庞会灭门。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姜维所没料想到的。
姜维一定知道恢复蜀汉失败,魏军绝不会放过自己。不说如何怂恿钟会谋叛,就拿他此前十一次伐魏来说,杀了多少魏兵,早被魏军视为大魔头。别的不说,延熹二十年姜维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使得王经的部众战死数万人。这数万人的子弟、亲属,想必在钟会、邓艾的南征军中不少。这样一个杀害无数魏军的魔头,若不是有钟会护着,估计姜维早就被魏军抹杀了。
姜维一定是有充分思想准备。但是祸及蜀国一众投降的大大小小官员和成都的无辜百姓,这个他估计是没想到。
据说姜维最后大呼:“吾计不成,乃天命也!”令对蜀汉保有同情之心的人不胜痛惜。但放远了看,成了又如何,还不是这样杀来杀去。成已不可能,不成已是现实,成都城无数无辜眨眼化为冤魂。
最后,卫瓘约束诸将,成都之乱方平。
有人说,这是三国时期的一个至暗时刻,三位一代名将,钟会、姜维、邓艾,在一日之内全部被杀。是否真是至暗时刻不知道,但绝对是成都人的至暗时刻。
谢邀,为什么姜维死了以后,却依然被人剖腹取胆?这个就要从当时的背景说起,且听小编来讲故事。
公元263年,司马昭任命钟会为三军统帅,指挥三路大军进攻蜀汉。钟会自领东路军十几万人。进攻汉中。
诸葛绪领中路军,进攻阴平桥头。切断姜维后路。邓艾领西路军,同在沓中的姜维展开正面决战。
东路军很快占领汉中。姜维率军巧妙跳出诸葛绪的包围圈,赶到剑阁,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一时间,钟会是进也进不去,就这么退回去,他也不甘心啊。
就在此时,素有谋略的邓艾想了一个奇招,他准备撞撞运气,偷渡阴平小道,直插蜀汉心脏。如果蜀汉有兵把守在那儿。他们的小命儿可就交待这儿了。
但没想到的是,蜀汉没有派兵把手,他们到达摩天岭之后,知道田章已经把江油的三千士兵击溃。于是邓艾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取涪城,占绵竹,诸葛瞻父子皆阵亡。
随后直插成都。后主刘禅率百官,举城而降。刘禅投降的详细传到了剑阁,姜维等人听说后,纷纷拔剑砍石,十分不甘心。悲愤交加。
没办法,蜀汉的皇帝都投降了。姜维也只能投降于钟会。但他没有死心。投降钟会以后,钟会对待姜维也是礼遇有加。
姜维为钟会建言献策。两人关系迅速升温,其实姜维心中还有一个复国的心愿,他要撺掇钟会谋反自立。然后自己再杀掉钟会,光复蜀汉。不知道怎样的信念,来支持他完成复国大业。
他修密书一封给刘禅: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这是何等的执着!在命运的夹缝中,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依然选择逆天改命,光复蜀汉。这是后三国时期的唯一一个。
他也是在后三国时期充满尔虞我诈、背叛与反背叛层出不穷的环境中一股清流。
姜维和钟会开始密谋,第一步,必须先夺了邓艾的兵权,正好邓艾率先攻破蜀汉,立下不世之功。开始忘乎所以。
自己擅自以天子的名义与刘禅签订协议,并大肆分封自己的将领担任蜀汉的地方官。可谓是愚蠢之极。此举正好给了钟会等人的借口。
于是钟会向司马昭打了电报说邓艾在蜀汉这边代天子行事等等。各种添油加醋。司马昭听了必然是大怒。让钟会进军成都,接管兵权。把邓艾放进囚车,押到洛阳。监军卫瓘先钟会一步抵达成都,缴了邓艾的械。
邓艾倒也没反抗。乖乖的进了囚车。钟会随后赶到,接管兵权。此时的钟会掌管了三路大军,加上蜀汉的降兵。共20多万大军。一时间风头无两。威震蜀汉。
姜维加紧说服钟会自立,不然司马昭也不会饶他。后来钟会脑袋一拍,想出来一个假借魏太后遗诏,奉命讨伐司马昭的理由。
但是这个理由毫无说服力和让大伙儿信服。首先大伙儿怀疑这诏书的来历。其次魏军出征,家眷都在国内。
所以,没什么人同意。反倒让大伙儿觉得你钟会是在造反而不是什么护驾。钟会见魏军将领不愿意造反,于是把他们都抓起来。
姜维建议,钟会把这些军官都杀了,换成自己的亲信。但是钟会心中也有小九九。
一旦杀了这些将领。自己或许就不是姜维的对手了。但是眼下,他又拿这些将领无可奈何。
最终,还是听从了姜维的建议。挖了坑,准备让这些魏军将领填坑。
但这个事儿让人走漏了风声。一时间,这些牙门将都知道自己的小命不保了。为求自保,只能前去把钟会他们杀掉。
于是争先恐后,杀向钟会和姜维。双拳难敌四手。
钟会和廖化、张翼这些蜀汉旧将被魏军杀死,姜维眼见大势已去,心想:“刚伺候完一个弱智的刘禅,又碰上优柔寡断的钟会,这个计谋不能成功,乃天意如此”。功亏一篑。于是拔剑自刎。可怜姜维的妻子家眷全部惨死。
为什么剖腹取胆姜维自刎以后,魏军发现姜维的尸体,也知道这一切都是姜维鼓捣钟会谋反,并且想要坑杀他们。这个姜维,太坏,这么死了就太便宜他了。
血海深仇不可不报。所以气就不打一处来。拿刀剖开姜维的尸体,取出他的胆,发现有鸡蛋那么大。而后又为了泄愤,把他的尸体砍成几段,暴尸荒野,并且不许下葬。
姜维的亲信在月黑风高的晚上,偷偷的把姜维的四肢捡了回去。埋葬在成都。自此,一带名将就此陨灭。
姜维死,蜀汉亡。
觉得小编叨叨的不错的,可以加波关注,关于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