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盐测定的意义? 土壤水溶性碳的测定?
一、水溶性盐测定的意义?
水溶性盐测定的意思是指把盐融入水中检测
二、土壤水溶性碳的测定?
1.称过2mm筛的风干土样10g,
2.按水土比2:1添加蒸馏水,
3.在25℃下恒温振荡30min后,用0.45μm滤膜抽滤,
4.滤液直接在TOC-1020A有机碳分析仪测定。
各种有机质的测定方法
(1)活性有机碳(CL):高锰酸钾氧化法。秤取过0.25mm筛的风干土样1.59于l00ml离心管中,加入333mM(或167mM、33mM)高锰酸钾25ml(易氧化态碳),振荡1小时,离心5分钟(转速2000次/min),取上清液用去离子水按1:250稀释,然后将稀释液在565nm比色。根据高锰酸钾浓度的变化求出样品的活性有机碳。
(2)总有机碳:重铬酸钾氧化法。
(3)非活性有机碳(CNL):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差值为非活性有机碳(CNL)
(4)碳库活度(L):土壤碳的不稳定性,即碳库活度(L)等于土壤中的CL与CNL之比:L=样本中的活性有机碳CL/样本中的非活性有机碳CNL。
(5)碳库指数(CPI)=样品总有机碳含量(mg/g)/参考土壤总有机碳含量(mg/g) (6)活度指数(LI):碳损失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LI=样本的不稳定性(L)/对照的不稳定性(L)
(7)基于以上指标可以得到碳库管理指数(CMI):CMI=CPI*LI*100
土壤活性有机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活性部分,是指土壤中有效性较高、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对植物养分供应有最直接作用的那部分有机质。土壤活性有机质在指示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时比总有机质更灵敏,能够更准确、更实际的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综合评价各种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活性有机质还可以表征土壤物质循环特征,作为土壤潜在生产力和由土壤管理措施变化而引起土壤有机质变化的早期预测指标。
三、测定土壤重金属的总量的意义?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首先和必然发生的过程是吸附和解吸,而吸附和解吸是控制土壤重金属活性的重要物理化学过程之一。因此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对预测重金属的环境效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为确定环境容量,也可以为制定相关土壤环境标准,研究重金属再土壤中的迁移提供理论依据。
重金属通常高度富集存在金属颗粒物、灰分和类似物质中。分析样品中是否含有金属颗粒物,对结果的影响很大。如1g左右的分析样品中有一体积约为1立方毫米的纯锌粒,那么结果就是土壤中锌的含量达到7000mg/kg。如果存在上述富含金属的颗粒物,开展以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基于场地历史信息调研结果,确定场地是否发生过污染物的排放(如金属类型、排放方式),提出富含高浓度金属颗粒物在场地周边可能发生扩散的假设,分别研究场地以及周边可能的受污染区和可能的清洁区域。
2.场地的有效划分:金属含量显著增高的土层可能非常薄。如金属颗粒物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只要是地表未被迁移走,则可能仅比较薄的土层(水平或者竖直,比如沿着墙壁)受到高浓度金属的污染。金属也有可能在土壤中积累,比如粘土或者泥炭层。
3.正确处理分析样品:如果污染物的扩散明显不均匀,那么进行泵取/均质化处理就显得极为重要。而且这种处理不会影响到金属颗粒物。一般的,必须避免金属高含量土壤与金属低含量土壤混合到一起。
如果扩散颗粒或受污染土层未在第一时间被发现,也可能在随后获得更多样品分析结果时被发现,接下来的重点就是确定污染物扩散的原因了。在对金属含量较高土层进行监测和划分界限时,首先可通过肉眼对土层质地和颜色差别进行评估。场地活动的历史信息,对于从空间上划分污染区以及判断污染类型具有重要意义。除了现场研究外,有时候必须进行实验室研究,深入了解污染的本质。同样,在以开始就必须对样品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测,对样品进行(湿法,湿法筛分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手段)筛分,对不同组分分别进行检测。
在众多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对生态链来说最为严重,因此研究重金属污染对未来土壤修复的发展将有重大的意义。
四、黏性土壤的测定?
土壤黏性检测包括:土壤养分,土壤机质 土壤容重,酸碱性,盐离子浓度几个方面。
1土壤机质,它反映黏性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的好坏,又是沙性土壤保肥能力、保水性的综合体现
2化验土壤中盐分、氯含量、钠含量、土壤PH值,主要是易发生危害指标
3是中量元素钙,镁,硫
4是氮、磷、钾
五、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土壤有效磷测定,是指土壤有效磷含量是指当季作物吸收的磷量,土壤有效磷测定用生物的方法进行是最直接的,用同位素32P稀释法测得的“A”值被认为是标准方法,也可用同位素“E”值法进行,但应用受到限制。由于不清楚各形态磷对土壤有效磷贡献的大小,很难真正地测定土壤有效磷的“绝对含量”。
通常所谓的土壤有效磷只是指某一特定化学浸提方法所得出土壤中与作物生长状况有显著相关的磷量,而不是指土壤中某一特定形态的磷,所以同一土壤用不同的化学浸提剂提取可以得到不同的有效磷结果,使用土壤有效磷数据时应标出测定方法。土壤有效磷测定的方法,常根据土壤的特性选用。
六、土壤ph的测定实验?
实验方法:取5g土样,放人碗底.加入自来水10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待其静置澄清后,用玻璃棒蘸取清液到精密pH试纸(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上,即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土样的pH;
从测定结果看,pH小于7,溶液呈酸性,土壤为酸性。pH大于7,溶液呈碱性,土壤为碱性。
七、土壤钾的测定方法?
土壤中钾的测定 土壤全钾含量一般在1~2%左右,其中结构钾(土壤矿物晶格或深受结构束缚的钾)约占90一98%,纷效钾占2—8%,速效钾占0.1—2%。 根据钾的存在状态和植物吸收性能,可将土壤钾素分为四部分:土壤古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交换性钾(缓效性钾),交换性钾;水溶性钾。后两种钾为速效钾,可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用1N中性醋酸铵提取的速效钾与钾肥肥效相关性良好,特别是旱地土壤。待液中钾的测定,有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比浊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现在多采用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因为它们既快速、简便,又灵敏、准确。 (一)1N中性醋酸铵提取—火焰光度法或原于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 以lN中性醋酸铵溶液为浸提剂时,NH4+与土壤胶体表面的K+进行交换,连同水溶液K+(二者合称速效钾)一起进入溶液。浸出液中的钾直接用火焰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简称AAS)测定。 (二)主要仪器和试剂 往复振荡机;火焰光度计或AAS计。 2. 1.0 N中性醋酸铵溶液称77.08克醋酸铵(NH4OAC,三级)溶于近一升水中,用稀醋酸或氢氧化铵调节至PH7.0,用水定溶至1升。 3.钾标准溶液 称取0.1907克氯化钾(KCl,二级,110℃烘干2小时)溶于1N醋酸铵溶液中,并用它定容至1L,即为含100ppm钾的醋酸铵溶液。用时分别吸取此标准溶液2,5,10,20,40毫升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用1N醋酸铵定容,即得2,5,10,20,40ppmK标准系列溶液。 (三)操作步骤 1.称取风干土样
八、土壤颜色的测定实验原理?
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成分和内在性质的外部反映,是土壤发生层次外表形态特征最显著的标志。由于土壤颜色是十分复杂而多样的,绝大多数呈复合色彩,其基本色调是红,黑,白三种,其复合关系可用土壤颜色三角图式来表示。加以每人对颜色的分辨力和理解不同,因而对土壤颜色的描述上存在的分歧也较大。
为了使土壤颜色的描述科学化(避免主观任意性),真正能反映土壤颜色的本质,目前普遍采用以门塞尔颜色系统为基础的标准色卡比色法,来对土壤进行颜色和结构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鉴别土壤颜色可用门塞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色,该比色卡的颜色命名是根据色调、亮度、彩度三种属性的指标来表示的。色调即土壤呈现的颜色。亮度:指土壤颜色的相对亮度。把绝对黑定为0,绝对白定为10,由0到10逐渐变亮。彩度:指颜色的浓淡程度。
二、实验方法
在野外,用铁锹挖出一块新鲜的断面,表面是平的,分别选出干断面和湿断面,避免阳光的直射,选出主要的颜色与蒙赛尔比色卡进行对比,读出数据。最后将蒙赛尔比色卡弄干净。
九、土壤粒度分布的测定步骤?
干筛法是将土壤充分压碎,用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分。
吸管法即土粒经充分分散后在沉降筒内于静水中按斯托克斯定律进行沉降。一定时间后,在一定深度上只有小于某一粒径的土粒均匀地分布着;这时在这个深度层吸取一定量的悬液烘干称其质量,可以计算出小于该粒径土粒的含量。
比重计法也是以斯托克斯定律为依据,用特制的甲种比重计于不同时间内测定某深度处土粒悬液的密度
十、土壤中的钙如何测定?
1.加酸高温消化。0.1~0.2g万分之一天平称量,硝酸+双氧水(4:1~5:1)或硝酸+高氯酸(4:1)总量5ml,逐渐升温(个人经验大概130℃左右吧,温度越高,消化越快,但反应越剧烈,容易喷出来),消化至无色(少量沉淀物),视情况继续滴加氧化剂(双氧水或高氯酸),一般1-2小时左右。
2.过滤定容(一般定50ml)。个人经验一般稀释20倍左右,加氯化锶。
3.上原子吸收。这是简单的,复杂的还是看书吧,《土壤农化分析》上有,或者找国标也行。第一次做的话最好找自己先做一遍试试,实验过程远比书上讲的复杂很多,做多了就明白现场情况了。另外,推荐使用微波消解,可以不用过滤,定容摇匀后吸上层液即可。以上都是个人经验,主要消化油菜样。禾本科可能消化有残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