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地怎么进行土壤耕作?
农民回答谢邀,
水稻田的耕作好与差,能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在我们平原地区,水田的耕作是很讲究的,我们这里无牛耕作,都用机械耕作,有两种方法,一先用大型机械旱地耕作好,然后上水漫田,漫田前下基肥,亩用复合肥25一30公斤为宜,人工撒,后漫田平整好等插秧,二是用大型机械带水耕作,然后漫田,在漫田前同样下基肥,亩用复合肥25一30公斤为宜,人工撒,后平整,等插秧
在我们这地区,水田耕作是这样的,总之,种粮下地,父母落葬是正经大事,不能马虎,慎重其事。
水田地怎么进行土壤耕作呢?在我们老家湖南卲阳地区是这样的,农田分为两种:水田和旱田,水田是靠近池塘或水库的下面,常年有水。旱田是水比较紧张的农田,一般靠水库放水放到水渠里,然后再流到农田里,要么就用抽水机抽水直接进农田。
题目是:水田地怎么进行土壤耕作呢?水田比旱田好耕做些,水田常年累月有水,又很少有杂草,耕田时用牛先犁田,然后再用牛耙平,犁耙各一次就可以插秧了。
旱田地进行土壤耕作,就复杂得多,如果水明天进田,你今天下午就要去田里打除草剂,第二天,水进田后,田里的水盖了土壤后,你就可以牵牛来犁田,犁完之后就耙田,这是第一次,第二次也是这样,先犁田,后耙田。第二次完毕后,就把肥料洒到田里,一亩田一百斤复合肥,十担(原来准备好)牛粪或猪粪洒在田里。再第三次再犁田耙田。
有些读者感到好奇,为何犁田和耙田去搞三次呢?水田犁田耙田只有一次呢?旱田和水田不一样,水田常年有水,土壤细腻一些。旱田平时没有水,土壤干燥些,只有犁田耙田多搞几次,把土壤犁细腻,这样的旱田以后不会轻易漏水了。
只有农田犁好耙好,然后就插秧,插秧就是早上和中午扯秧,下午插,就可以了。
水稻变黄须要补肥再晒田吗?
多谢头条君!关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记的几十年前,我父母与我堂兄从讨论这个问题,演变成争论这个问题,弄得差点不欢而散。我父亲坚持“晒田”后,不宜再追施尿素,而我堂兄识为水稻叶片发黄,缺氮肥,可以不“晒田”或缩减“晒田”时间。我归纳总结他俩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一、我堂兄的关于“晒田”观点我堂兄是在集体干抽水灌溉工作,就是水稻柴油机抽水灌溉,自命不凡,年轻气盛,争强好胜,自以为给水稻抽水灌溉几年了,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他认为水稻“晒田”亦可,不“晒田”亦可,“晒田”工序,在水稻种植中,可有可无,并不重要,他还举例说明,某某块水稻田叶发黄了,已经土壤中缺少氮肥了,如果“晒田”水稻不就更加缺肥了吗?他还言辞凿凿地说,完全没必要“晒田”一个星期,相反,应该及时补充尿素。我堂兄初中毕业后,没正儿八经干过农活,在农业种植上是个“半油篓子”,还不服气,不虚心,不谦逊,总觉得自己是“文化人”,有初中文凭,了不起。不过那个时候,农村初中文化的人确实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我父亲当场驳斥了他的观点,目的也是教训他一下,让他别无知者无畏,在外“出洋相”,丢人现眼。其实,“晒田”是水稻种植不可或缺的工序,在水稻完全封行后进行,将水稻田里水放干排出,停止灌溉7——10天左右,水稻田不能干裂,人站在水稻田里双脚不会陷入泥巴里为宜。叶片变黄后,要立即停止“晒田”,进行抽水灌溉。
二、我父亲的“晒田”经验我父亲只念过几年私塾,没有文凭,但对农业种植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说,种植水稻必须“晒田”,让水稻停止分蘖,增加有效分蘖,使水稻营养集中供给孕穗枝,“晒田”还能增强水稻根系生长发育,防止水稻倒伏,防止水稻旺长贪青,对水稻病虫害也有一定扼制作用,还能消耗水稻田里多余氮肥。但我堂兄只认为水稻“晒田”是为了节水灌溉。我父亲说,水稻“晒田”以后,水稻生长从分蘖转向孕穗期,是水稻生长发育的一个转折点,水稻“晒田”以后,茎秆粗壮,从扁平,变为圆实,水稻会齐穗一致,扬花授粉一致,灌浆期一致,成熟期一致,尤其是在灌浆期至成熟期,水稻整齐划一,象刀削的一样一般高,没有不抽穗的分蘖枝,没有倒伏现象,象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样,成为乡村一道风景。如果水稻“晒田”前叶片发黄,可以追施少量尿素,每亩不超过5公斤,要酌情处理。“晒田”后,如果叶面发黄,可以立即抽水灌溉,在孕穗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公斤左右(穗肥)。
三、水稻“晒田”前,可以补肥,但酌情施肥水稻“晒田”前叶片发黄,可以追施尿素,补充氮肥。但追施多了,会贪青旺长,水稻会继续分蘖,不孕穗,后期稻飞虱会偏重发生。因此,水稻“晒田”前,如果追肥,要在“晒田”前10天追施尿素,每亩追肥量控制在10斤以内。“晒田”后,就忌追施氮肥了。水稻叶片发黄要仔细检查一下叶片,查明原因,对症下药,不可盲目施肥,增加成本。水稻高温热害也有可能叶片发黄,打除草剂也可能叶片发黄,叶瘟病、纹枯病也有可能叶片发黄,水稻补肥要看是不是缺肥,如果不是缺肥,就没必要追肥。
一、缺素发黄。缺氮发黄。先从老叶片的尖端开始发黄,后逐渐由茎叶延及心叶,最后发展至全株成黄绿色。秧苗生长缓慢,远看秧苗绿中带黄。严重时由叶尖、叶缘向内枯焦。应及时追施速效性氮肥如碳铵及尿素等。缺钾发黄。主要发生在大量施氮、磷的高产稻田。病苗初期表现为生长缓慢,株型矮小,分蘖少,叶片挺直,顶端叶片丛生状。新叶暗绿无光泽下部老叶尖端首先发黄,有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点,后沿叶脉向基部扩展,最后整体叶片变成赤褐色枯死,远看像被火烧焦一样,这种典型的缺钾赤枯症,要立即排水,采用间隙灌溉及时追施钾肥,如氯化钾、草木灰等。缺锌发黄。主要发生在山区的冷浸田,一般在插秧后20天左右出现发病高峰。叶基部中脉先黄化,后面黄红色或红褐色斑,叶片变窄,叶脉发脆易断,叶片老化较快,新叶出叶速度慢而细窄基部和。中脉失绿褐色,可用.硫酸锌等肥料进行补救,如用0.1%的硫酸锌进行多次叶面喷施。
二、中毒发黄。硫化氢中毒。根系发黑,并有臭鸡蛋气味冒出,白根少而细弱;基部老叶呈黄褐色,叶尖枯焦,随后老叶枯死,上部仅剩1—2片绿色新叶。有机酸中毒。稻株根系萎缩,很少发生新根,植株根系表皮发生脱落。叶色显黄,或产生萎缩现象。严重时下部叶片枯黄而死。救治的办法是凡发生中毒性发黄的稻田立即排水晒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氧排毒。并结合中耕,在晒田复水时施用氮、磷钾速效肥料,改善稻株的营养条件。在有机酸过多的田块,施用土壤改良剂,如生石灰等以中和酸性,消除有害物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