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土壤 > 正文内容

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各指什么

2022-09-05 19:11:43固废土壤1

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有相通的地方,目标都是为了保持生态,改善生态,不同点在于生态农业没有得到认证,有机农业是得到了相关认证机构的检查、审查、监督、认证等程序。
节水农业是改变原有的大水漫灌模式,该做滴灌、喷灌、微滴灌、喷淋等浇灌方式,可以大量的节约浇灌用水,对节省水资源有很大的帮助。
精确农业和处方农业是根据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分析,合理使用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机构,保证土地得合理利用,尽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生产力。同时精确农业还包含播种、灌溉、机械等各个方面的精确合理使用、应用等问题。

土壤退化的概念

土壤退化问题早已引起国内外土壤学家的关注,但土壤(地)退化的定义,不同学者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叙述。现在一般认为,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简言之,土壤(地)退化是指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数量减少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毁坏、或被非农业占用。质量降低表现为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质量下降。
为了正确理解土壤(地)退化的概念,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认识:①土壤(地)退化的原因:土壤退化虽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引起其退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包括破坏性自然灾害和异常的成土因素(如气候、母质、地形等),它是引起土壤自然退化过程(侵蚀、沙化、盐化、酸化等)的基础原因。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不和谐即人为因素是加剧土壤(地)退化的根本原因。人为活动不仅仅直接导致天然土地的被占用等,更危险的是人类盲目的开发利用土、水、气、生物等农业资源(如砍伐森林、过渡放牧、不合理农业耕作等),造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例如人为因素引起的“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变化,必将造成严重的土地退化。水资源的短缺也促进土壤退化。②土壤退化的本质:就是土壤 (地)资源的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土壤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随着土壤退化的不断加剧,土壤(地)数量逐渐减少。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潜在危险较大的是土壤质量的降低。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改良和培肥土壤,保持“地力常新”,提高土壤质量,是一项具有战略地位的重要工作。由此可见,土壤退化和土壤质量是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因此,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自然规律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开发、兴修水利、合理耕作、培肥土壤,以防止土壤质量的退化。③防治土壤退化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耕地土壤:因为耕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最珍贵的土壤(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技术措施的基础。耕地土壤退化虽然受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类高强度的利用、不合理的种植、耕作、施肥等活动,是导致耕地土壤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变劣、再生能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土壤退化,首先要切实保护好对农业生产有着特殊重要性的耕地土壤。在讨论土地退化或土壤退化时,两者常常混为一谈。许多情形下,把土壤退化简单地作为土地退化来讨论,反之亦然。应该看到,土地是土壤和环境的自然综合体,它更多地强调土地属性,如地表形态(山地,丘陵等)、植被覆盖(林地,草地,荒漠等)、水文(河流.湖沼等)和土壤。而土壤是土地的主要自然属性,是土地中与植物生长密不可分的那部分自然条件。对于农业来说,土壤无疑是土地的核心。因此,土地退化应该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的破坏及衰亡、草地退化、水资源恶化与土壤退化。
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中最集中的表现,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且具有生态环境连锁效应的退化现象。土壤退化即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因人类开发利用不当而加速的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这就是说,土壤退化现象仍然服从于成土因素理论。考察土壤退化一方面要考虑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但另一方面要关注人类活动的干扰。土壤退化的标志是对农业而言的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下降及对环境来说的土壤质量的下降。研究土壤退化不但要注意量的变化(即土壤面积的变化),而且更要注意质的变化(肥力与质量问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gftr/2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