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地长期连作种植,酸化、盐化、病菌问题严重,如何改良土壤?
这是典型的土壤连作障碍,我们把因长期连作种植引起的土壤酸化、盐化、病菌问题严重、作物生长与发育不良、品质与产量下降等的一系列问题叫做土壤连作障碍,可以说土壤连作障碍是农民朋友遇到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为连作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农民朋友的活力空间,而且也增加了投资的成本与风险。那么如何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呢?要解决土壤连作障碍,首先的搞明白为什么会引起土壤连作障碍,然后才能“对症”解决问题。
引起土壤连作障碍的原因1、土壤中的养分失衡
由于同一种作物连续种植,会对某几种养分处在一直获取的状态,在采收后就会带走大量相似的养分,再加上施肥不合理,势必会导致某几种养分的流失,导致土壤养分不均衡,作物也会出现缺素症状。
2、土壤中的盐分累积过度
为了加速作物的生长速度和追求高产,许多农民朋友喜欢超量施肥,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和盐基累积的越来越多。遇到高温环境,土壤中的盐分就会析出在土壤的表层蓄积,从而引起连作障碍。
3、作物的自毒或相克
在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物会通过挥发、淋溶、根部分泌有毒物质,这些物质由于连作长期积累,就会对作物的种子发芽、根部的生长以及开花结果等形成抑制作用。
4、土壤的物理性能遭到破坏
由于连作,而又缺少有机质的补充,致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族群减少,土壤的团粒结构也遭到破坏导致发生土壤连作问题的发生。
5、土壤中病菌及虫害增加
连作为病菌及一些线虫提供了理想的寄主和繁殖场所,造成土壤中的病菌和线虫数量增加。
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使得土壤中的生物种群数量下降,对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数量减少。
其实,从这一系列的引起连作障碍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出,连作障碍的根源是我们使用的土地不在健康。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解决土壤连作障碍的措施许多农民朋友庄稼长的不好就施肥,甚至是成倍的增加施肥量,这样不但从根本上无法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在了解了引起连作障碍的原因后,我们就可以对症提出解决措施。
1、进行土壤的直接改良
直接改良法主要包含淋洗、换土和高温消毒三个措施。
淋洗:通过灌溉或者雨淋,将土壤中多余的盐分溶解后通过渗透作用排到土壤的耕作层以下或者直接排出农田。
换土:通过用客土覆盖当前的耕作层或者通过深耕将盐分高的表土翻入下层土壤,降低表土层的盐度。
高温消毒:通过实践表明,通过高温消毒的方法可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所以高温消毒也使土壤改良的一个方法。
2、间接的土壤改良方法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在施氮磷钾肥料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补充。通过增施有机肥和菌肥来改良土壤和增加土壤中的有益生物种群,在给作物增产的同时,也减少的病害的入侵。
3、添加土壤改良剂
通过添加土壤改良剂如活性炭、腐殖酸等,吸附土壤中多余的盐分,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从而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虽然对我们而言,只要存在连作,土壤连作障碍就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通过以上一些措施来改良土壤,通过科学施肥、轮作等一些良好的土壤管理措施,就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土壤连作障碍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好的,针对这个问题,我来尝试回答。
当前,庄稼地衣期连作种植,其土壤出现酸化、盐化、病菌、病害增多,土壤质地变差,营养不均衡,农产品产量降低等问题频发,这并不是个别现象。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多年连作。二是偏施化肥。三是农家肥施用少。以上三种因素多年度综合作用,造成土壤养分缺乏、平衡性被破坏,土壤质地、PH变化、盐碱化,土壤板结、硬化,不利作物生长。
针对于以上状况,宜主要通过农业技术解决,而有能化学改土,否则,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一、建立四年以上轮作体系
多年连作,易造成土壤中缺素单一,肥料种类不均衡,破坏土壤中养分含量,从而破坏了土壤微生物活力和菌群,土壤逐渐板结、硬化。再加上连作致使根系分泌毒素增多,病虫菌源数量增多等因素,作物生长状况被严重破坏。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用水旱轮作,四年以上旱田轮作体系,例如,老菜园采用菜、薯、粮、豆、杂(杂粮小品种)连作,将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状况,使病、虫、草找不到原发寄主和得不到适宜环境,而显著减少,四年以后,大部分得到去除。同时,由于连作而造成的土壤残茬根系减少状况也会得到有效补充,以上不利状况被有效改善。
可见,虽然轮作可能暂时影响作物种植的收益,但从宏观上,这是防治土壤不良状况最直接最有益的方式。
二、深翻、深松
深翻深耕能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的有效发生,减少了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应用投入,一举多得。
三、多施用有机肥和菌肥
有机肥和菌肥的应用,对创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热容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和产量是得到验证的,特别对于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平衡土壤养分水平等作用极其明显。
总之,改善土壤性状与养分水平,要从长远出发,以改善性能、综合应用,创造生态为重点,不能头疼医头那样治标不治本。
欢迎关注菜刀砍蚂蚁,谢谢您的阅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