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土壤 > 正文内容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包括哪些技术内容?简要说明农业耕作措施的技术要点?

2022-10-21 07:11:18固废土壤1

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
3000年前,据《汉书》记载,“后稷始圳田”,圳即,是中国最早采用的沟垄种植法。西汉时提出了沟垄互换的代田法,随后又推广了古代的区田法。区田(类似后来的)以及后来出现的草田轮作制等都有水土保持的作用。到了近代,水土保持农业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形式和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可选用下列几种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以改变小地形为主 采用横坡耕犁、开沟起垄、挖坑掏钵等方法,改变微小地形、增加地面糙度、减缓径流流速、增加土壤入渗,以形成无数个微小的地面及地表层的蓄水库,就地拦蓄降水。主要措施有:改顺坡耕种为横坡等高耕种;坡地上深耕,等高开沟起垄;垄沟内培土,分段拦蓄;坡地上等高播种,时开沟培垄;种子播在垄沟内,中耕时挖垄填沟,把沟培成垄,垄挖成沟;通过耕翻加工,结合开沟,用生土培埂,把熟土和集中填在沟内,修成0.65~1米宽的小型等。类似的方法还有抗旱蓄水聚肥耕作(又名抗旱丰产沟)和抽槽聚肥耕作;结合深翻挖坑,生土培在坑的下方,熟土填在坑内,坑与坑交错,等高成行;半旱式耕作,在稻田中挖沟培垄,返青前淹水,分蘖后保留半沟水;在夏休坡地或牧坡地,每隔一定距离沿等高线开沟,以蓄水拦泥,减少冲刷等。
以增加植物被覆度为主 用密生作物或增加植物被覆度或被覆时间,减少耕地。如、谷子、豆类等作物被覆度较高,、苜蓿等的被覆度可达90%。用疏密不同的作物或牧草间作、混播,可以增加植物被覆度。用夏熟作物与秋熟作物或牧草间作套种,可增加植物被覆时间,减少溅蚀及坡面冲刷。将这些疏密不同、被覆不等的作物采用等高带状间作,还有改变小地形、增加地面糙率的效果。在土地较多的地区,可实行作物与牧草或作物与柠条、等灌木等高带状轮作,保持水土的作用更为显著。在黄土高原地区,草带或灌木带还可逐渐形成地坎,减缓地面坡度。
以增强土壤抗蚀力为主 用残茬、秸秆覆盖,可以保护地面,减少蒸发,增加,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用砂砾铺盖砂田可以防止风蚀、水蚀、盐碱,抗旱保墒,稳定地温。实行少耕与,可免所造成的孔道遭到破坏,改善,增强抵抗雨滴溅蚀和风蚀的能力。少耕结合深松,还可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透水性和持水力。此外,在休闲地、茶园、桑园、果园等裸露地上种植覆盖作物或在经济作物的行间采用地膜(又称地幕)覆盖,也可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怎样做好稻田水分管理

水稻的整个生育过程都离不开水,水稻的基本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稻田水分管理就是要在水稻的各生育期内根据其不同的需水要求,科学合理的进行排灌水,保证其正常的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从而促使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形成更好的产量和质量水平。在实际生产上要认真掌握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特点,科学合理的进行水分管理。
1、返青期 此时的稻田应保持一定水层,有利于给稻苗创造一个较稳定的温湿环境,一般要求持水3寸为宜,从而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持水过深,会影响稻苗的恢复生长,持水过浅,昼夜温差大,不利于新根的生成,如遇寒潮易形成冷害僵苗。
2、分蘖期 这一时段田间水分状况应保持在土壤含水高度饱和到有浅水之间,才有利于促进分蘖早生快发。水层过深会抑制分蘖的形成。当分蘖数达到合理要求的数量时,要及时晒田抑制无效分蘖的生长,可以晒到田面泛白,人立田面不下陷。
3、幼穗发育期 稻穗发育过程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一般要求水层灌溉。而且稻田保持水层,可减轻高温的影响。
4、抽穗开花期 这段时期稻株对缺水的敏感程度较高,受旱严重时会出现出穗开花难,受旱轻则会影响花粉和柱头的活力,空秕率增加。所以此时要求间隙灌水。
在生产实践中,还要进行合理的晒田,晒田一是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善土壤环境,二是能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生长,促进无效分蘖死亡,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晒田要根据气候、施肥和稻苗长势情况掌握晒田时期和程度。以分蘖过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较适宜。长势旺,叶色浓,苗数足的田应早晒、重晒,以叶片明显落黄为度,相反则应迟晒,轻晒或露田即可。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gftr/2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