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地是怎么形成的?
沙土是指由80%以上的沙和20%以下的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泛指含沙很多的土。这种土壤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耕种时需要改良。不太适宜某些植物生长。
沙土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以人为因素为主。地表疏松的沙质沉积物是沙土的成土母质。其成土过程是在半湿润气候环境下,风蚀、沙埋、淋溶过程与生物固沙、聚集营养元素过程的对立统一作用下发生的。其形成特点是成土作用较弱,经常为风蚀和沙压作用所中断,难以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多保持母质状态。沙土的有机质含量少,土质瘠薄,水分不足,漏水、漏肥,但耕性好,热潮,通透性强。其农业利用主要是在固定沙地,并有一定程度土壤发育的地方种植农作物和牧草。
改良沙荒地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改良的方法: 土壤改良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土层厚度,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 (1)深翻扩穴。深度50-60cm即可,不可过深,宽度60-100cm,要有计划地逐年进行。同时要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不能全施在沟底,要以20-40cm的土层为主,且要掺土混合。最后要大水沉实,深翻扩穴以根系生产旺盛的秋季为好,春、夏也可。 (2)开沟埋草。尤适有机肥肥源不足的情况,杂草、树叶、作物秸杆(玉米秸要铡碎,不能整捆埋入)皆可,此法作用较小,但简单可行。 (3)沙粘性土壤的改良。即个别粘黄土的压沙或部分沙地果园的掏沙压土工作,逐步改良成壤土。 (4)水土保持。注意利用果园表层土,通过多种方法减少表土的水土流失。 以上是几条常用的改良沙土地的方法仅供参考。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