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临时用地恢复规定?
一、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的标准设定
坚持恢复原则,恢复林地土壤、恢复原有植被为主要目标;恢复植被的植物选择、工序要求、质量标准等,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参照《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GB/T 38360—2019)确定;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提高有关指标的标准或者补充部分指标,设定施工完成期限和养护期的具体期限标准。
二、补种树木的标准设定
补种树木,要以确保森林面积不减少、森林质量不下降为主要目标;优先在原地进行,原地无法满足补种株数要求的,超出株数可以异地补种;补种树木的树种选择、工序要求、质量标准等,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参照《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16)等标准、规范确定;补种树木的期限根据当地造林季节确定,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按照整地、造林作业、抚育管护等工序分别设定相应期限。
三、费用标准设定
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补种树木所需费用,应当按照成本合理确定。恢复植被、补种树木的费用标准,可以参考当地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具体征收标准确定;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费用标准,可以参考当地土地复垦费的具体征收标准确定。
农林业生产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采取下列措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1、增施有机肥。增施羊栏粪、兔子粪、圈肥、厩肥、堆肥、沤肥、饼肥、人粪尿、河湖泥、沼渣、沼液等有机肥,都可以快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秸秆还田。研究表明,秸秆直接还田比施用等量的沤肥效果更好。目前,主要推广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但在秸秆还田时,应适量增施氮肥,提高土壤的碳氮比,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肥。 在给果树深翻施肥时,填埋落叶、杂草、病僵果等,与农田里进行秸秆还田的作用是一致的。
3、粮肥轮作、间作,用地养地相结合。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复种指数越来越高,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实行粮肥轮作、间作制度,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机质含量,还可以改善土壤有机质的品质,活化已经老化了的腐殖质。
4、栽培绿肥。栽培绿肥可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素,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及土壤的理化性状。主要绿肥品种有紫花苜蓿、绿豆、田菁等。
5、行间覆草(果园盖草)。夏季在果树或农作物的行间覆盖20厘米厚的杂草或农作物秸秆,既可以抗旱保墒,又可以防除杂草,秸秆腐烂后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6、果园生草。在果树的行间种植三叶草、鼠尾草、紫花苜蓿等专用牧草或实行自然生草,待杂草长到30厘米左右进行刈割,覆盖于树盘或行间,腐烂后也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怎样改良土地,以达到种植有机蔬菜的要求?请给与比较有权威的答案
要是土地污染比较严重你还是换一块地种植吧,改良的费用很高的,要是常规的土地就不用改良了,有机蔬菜的转换期是两年得,就是转换的你的土地,过了两年以后,你在这块地上按照有机要求种植什么品种蔬菜都是有机的了
人类活动对土壤造成了哪些破坏
刚才发1、垃圾填埋,产生COD、BOD浓度非常高的渗滤液,深入土地中。 2、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等等)吸附在细微颗粒上通过自然沉降或者雨洗落到地面上对土壤造成污染。 3、通过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将大量有机物施加到农田里,从而对土壤造成污染,这部分污染物大部分都是难降解的,即常说的POPS。 4、气态污染物如NO2,SO2排放到大气中进一步与大气颗粒物中的盐分反应生成强酸盐,随雨水或自然沉降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的PH值。 5、过度放牧或者林地过度开垦使其表面过度裸露,使得水土流失加剧,也是对土壤的一种破坏。(请把我的答案设为最佳) 其实就是我没登陆的时候发的,请把发1、垃圾填埋,产生COD、BOD浓度非常高的渗滤液,深入土地中。 2、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等等)吸附在细微颗粒上通过自然沉降或者雨洗落到地面上对土壤造成污染。 3、通过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将大量有机物施加到农田里,从而对土壤造成污染,这部分污染物大部分都是难降解的,即常说的POPS。 4、气态污染物如NO2,SO2排放到大气中进一步与大气颗粒物中的盐分反应生成强酸盐,随雨水或自然沉降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的PH值。 5、过度放牧或者林地过度开垦使其表面过度裸露,使得水土流失加剧,也是对土壤的一种破坏。(请把我的答案设为最佳) 这个消息的设为最佳,不要设这个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