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土壤 > 正文内容

请简述中低产田的改良途径有哪些?

2022-11-12 01:53:49固废土壤1

中低产田的改良途径 (1)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中低产田低产往往是由于地形、土质、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对于中低产田的改良必须进行农、林、牧、副、渔和山、水、田、林、路等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2)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中低产田往往降雨不均匀,暴雨较多,山地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修整等高梯田,修建蓄水灌溉工程,改善排灌条件,提高农田抗御干旱和渍涝能力。 (3)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建设农田林网和农田保护林带,山垄两侧建立泄洪沟,并在沟两侧栽树种草。 (4)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偏低的中低产田,大力提倡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地养地结合,轮作种豆科,绿肥等作物,实施科学施肥。 (5)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宜林的植树。宜草的养羊,宜耕的种植作物。在保证粮食自给的条件下,尽量种树种草,合理地开垦和利用荒地。

黄壤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

黄壤广泛分布于中国热带、亚热带的山地和高原,以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和贵州高原为多,广西的十万大山、广东的六万大山也是重点分布区,此外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省的山地均有分布。大部分黄壤与红壤同属一个纬度带,生物气候条件也大体相近。惟黄壤区的水湿条件较好,雾日比红壤地区多一半以上,日照比红壤地区少30~40%,干湿季不明显。


黄壤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4~19℃,≥10℃的积温为4500~5500℃,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也有高达3000毫米的,例如十万大山南坡就是如此。相对湿度很大,为70~80%。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在生境湿润之处,林内苔藓类与水竹类生长繁茂。目前,黄壤区原始森林甚少保存,大面积为次生植被,一般为马尾松、杉木、栓皮栎、麻栎等。有的黄壤山地毛竹成片生长,长势旺盛。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千枚岩、砂岩、页岩风化物为主。在气候特别湿润的地区,第四纪红色粘土和紫红色砂岩风化物也可形成黄壤,前者见于四川、贵州等地,后者见于广西十万大山南坡等地。


黄壤除具有热带、亚热带土壤所共有的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作用外,还有黄化作用。由于成土环境条件相对湿度大,土层经常保持潮湿,致使土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形成黄色或蜡黄色土层。铁的水化物,以含化合水的针铁矿、褐铁矿和多水氧化铁为主。


黄壤的质地较红壤和砖红壤轻,多为中壤土至重壤土,但川、黔境内由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黄壤也较粘重,粘粒含量可达50~70%。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pH4.5~5.5,交换性盐基含量很低,盐基饱和度一般不超过20%,因此垦殖后,施用石灰的较多。由于分布地势较红壤高,植被相对较好,故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较红壤为高,常在5%以上。粘粒的硅铝率为2.0~2.5。粘土矿物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别,在中亚热带以蛭石为主,高岭石和水云母次之,蒙脱含量较少;在热带和南亚热带,以高岭石占优势。虽然黄壤中也有三水铝矿出现,但与砖红壤中的三水铝矿形成有所不同。它不是由高岭石进一步分解的产物,而是母岩中某些原生矿物直接风化而来的,表明黄壤的富铝化作用虽较同地带的土壤(砖红壤、赤红壤或红壤)为弱,但也很明显。


黄壤分布地域广阔,条件复杂,应因地制宜实行综合利用。一般说来,山地以发展林业为主,造林主要树种为杉木,还可发展毛竹、茶叶、油茶等。丘陵地区的黄壤可以粮为主,多种经营。但均应注意水土保持,农地要增施有机肥,并施用石灰,以改良土壤酸性。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gftr/28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