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土壤 > 正文内容

世界十大绿色城市都是西方的吗?

2022-12-03 20:49:40固废土壤1

世界十大绿色城市都是西方的吗?

是1.阿姆斯特丹。

特点:鼓励环保交通工具,阿姆斯特丹财政每年会拨出4000万美元的预算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环保改造。在阿姆斯特丹,37%的市民都骑车出行。不久前,阿姆斯特丹市政厅还公布了一项限制旧汽车进入市中心的计划,规定从2009年底开始,所有1991年前生产的汽车都将被禁止进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区域,以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 2.芝加哥。

特点:氢气燃料、风力发电,芝加哥市长理查德·达利从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带头植树,为芝加哥创造了50万棵新树的环保纪录。2001年,芝加哥大规模推行的通过“屋顶绿化”储存太阳能和过滤雨水,以节省能源的举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为芝加哥市政厅节约1亿美元的能源开支。市政厅还将位于市中心的机场改建为公园,并在千禧公园内建造了一座可容纳1万辆自行车的“车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装氢气燃料站的城市。风力发电也是这座“风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 3.库里提巴。特点:公交系统独特独到,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库里提巴市,是全球第一批被联合国列为“最适宜居住的5大城市”之一,早在1990年,就被联合国授予“巴西生态之都”和“世界3大生活质量最佳的城市之一”的称号。库里提巴市长是建筑师出身,擅长调整城市中的设施、布局,达到环保目标。他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公交系统,候车站犹如巨大的玻璃圆筒,两头分别设出入口,且入口处设有旋转栅栏,以保证有序。公交车地盘与路面持平,使乘客上下车如履平地,以此吸引更多市民放弃私家车,乘坐同样方便舒适的公交车。此外,库里提巴市政厅早在数十年前就禁止市区和近郊兴建工厂。 4.弗赖堡。特点:太阳能发电,弗赖堡是德国黑森林地区附近的一座小城。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市民曾对在这里建H电站否决,因此,弗赖堡的市民普遍环保意识都比较高。弗赖堡是成功将太阳能转化为能源的城市之一。无论市中心的车站、医院、足球场、还是城市花园和当地的酿酒厂屋顶或顶篷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1/3的市民出行选择骑自行车。此外,弗赖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注意垃圾的回收利用,至今,该地区的垃圾数量已减少2/3。 5.加德满都。特点:屋顶绿化、建筑限高,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依然保留了昔日原始建筑风貌,但这座城市的环保措施,如“屋顶绿化”、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加热等即使在一些欧洲主流城市也属于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能耗,加德满都市政厅要求所有建筑高度限制在9英尺(约2.7米)以下。 6.伦敦。特点:征收车辆“环保税”,去年2月,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宣布,计划在20年内将伦敦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使其成为全球最环保的城市。新规划的改革措施覆盖家庭、企业、供电系统和交通4个领域,比如,要求伦敦居民将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换用节能灯泡,全城1/4的供电系统也将得到改造,一些发电站将被迁至居民区附近,以避免电力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浪费。在交通领域,市政厅对于排量大的汽车征收每天25英镑的高额“环保税”,并在伦敦街头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 7.雷克雅未克。特点:氢燃料巴士、地热,冰岛地热资源丰富,在冰岛语中,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意思就是“冒烟的城市”,“烟”就是岛上温泉的水蒸气。冰岛在雷克雅未克大力推行地热和水力作为取暖和电力能源的措施,此外,还推动氢燃料巴士和“百公里耗油量低于5升环保型汽车可以在市区免费停车”等环保活动。预计到2050年,雷克雅未克将彻底告别石油燃料,成为欧洲最洁净的城市。 8.波特兰。 特点:绿色建筑、发展轻轨,波特兰是第一个将节能减排立法律的城市。除了“绿色建筑中心”,该城市还大力推行环保交通工具,轻轨、巴士和自行车是波特兰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为了鼓励更多市民选择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波特兰在城内开辟了近56万亩的绿地以及长为120公里、供市民散步和骑脚踏车的专用道。 9.新加坡。特点:“零能耗”建筑,作为亚洲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长达12年的口香糖进口禁止令就是例证。2009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筑也将竣工。这座由旧楼改造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将比常规建筑高60%,屋顶采用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供电,并与公共电力网相连,可做到电力的互相补充,内部还装有感应器,能自动调节室内的冷气系统。 10.多伦多。特点:LED照明系统、深层湖水冷却系统,早在2002年,多伦多为解决“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就已开始在城市建筑的屋顶种上绿色植物,改善环境质量。去年,多伦多宣布将用LED照明系统取代传统灯泡和霓虹光管,以节省用电,在维护夜景的同时,减少城市的光污染。此外,多伦多市的一些建筑将利用安大略湖的湖水冷却降温,以缓解电力供应

柳州曾经有什么环境污染的历史吗 回来怎么救好的

(柳州全景)

一、柳州曾经环境污染的历史,可以说酸雨问题非常严重,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从2008年开始,柳州市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兑现“予民碧水蓝天”承诺;同时,全面实行“二次创业”,实现柳州“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目标。从2005年到2012年,柳州市先后投入上百亿元巨资,全方位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终结了“酸雨之都”的历史。

近年来,柳州市先后获得“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中国十大美丽城市”,被赞誉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

(柳江风光)

二、治理情况

1985~1995年,柳州市酸雨污染严重,酸雨频率最高时曾达98.5%,有“十雨九酸”之说,被列为全国四大酸雨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柳州市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广西的1/4。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推动了柳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酸雨,也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恶梦般的印象。在酸雨比较严重的时候,如果说在下雨天的时候把自行车放在外面的话,这个车就会很快生锈。老百姓安装的铸铁防盗网,很快会生锈

(每)半年都要拿油漆来进行护理,还有很明显地就是铁路大桥,在酸雨很严重的时候,要非常频繁的进行防腐处理。

(柳州市民广场)

痛定思痛,执政者下决心彻底改善柳州环境。从2008年开始,柳州市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兑现“予民碧水蓝天”承诺;同时,全面实行“二次创业”,实现柳州“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目标。从2005年到2012年,柳州市先后投入上百亿元巨资,全方位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 

既要大力发展工业,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工业与生态和谐发展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柳州逐步成为现实。坚持工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是柳州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理念。 

(柳州大龙潭公园)

整治“酸雨之患”,变身“宜居之城”得益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我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 济,打造“绿色生态链”,不断推进节能减排。通过调整城市工业布局,一批能耗高 、污染大的企业生产线被关 、停 、并 、转,一大批重污染企业迁出市区,进行异地技术改造 、重建或扩建。 

投入42.11亿元建成10座污水处理厂,有效改善柳江水质,饮用水保护河段常年保持国家Ⅲ类标准;提升工业清洁生产水平和污染防治能力,降低排污数量;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保指标在广西各城市中排在第一位,城市生活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成为我国首批监测PM2.5的城市,实时发布市区空气质量……多年的努力,柳州生态环境逐渐向好。

(柳州的紫荆花)

2007年上半年,柳州市二氧化硫污染比2006年同期减少了43.8%,城市空气优良率达到了100%。柳江河饮用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质标准要求,在全区水体水质评价中被评第一。2011年柳州荣获中国城市美丽度排行榜第九名,2014年8月,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2014中国十佳最干净城市”,柳州打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以85.09的分荣登第六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工业城市。碧水蓝天成柳州的新名片。 

(柳州夜景)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gftr/3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