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土壤 > 正文内容

建筑节能的途径?

2022-12-05 10:32:44固废土壤1

一、建筑节能的途径?

建筑节能的途径大的方面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政府出台一系列建筑节能政策、法规、规章,对建筑节能提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二、制定一系列标准,形成建筑节能的标准体系,为建筑节能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三、研发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特别是建筑外墙、屋顶和门窗的保温隔热以及采暖系统方面节能产品,使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供热采暖系统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以试点示范工作为载体,大力推广节能建筑。

具体措施:

1、墙体节能做法主要有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墙体自保温;

2、幕墙节能工程采用隔热型材、中空玻璃;

3、门窗外侧设遮阳设施,中空玻璃采用双道密封;

4、屋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采光屋面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气密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5、有条件的情况下,地面工程也应做好节能工作;

6、设备的散热器、保温材料的散热量、导热系数、密度等在进场使用前应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7、空调系统夏季室内温度不得低于26度,冬季室内温度不得高于20度。

8、市政工程主要从提升工程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积极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科学安排施工等方面进行控制。

二、如何进入无尘洁净室

进入无尘洁净室的方式视车间不同而定,电子车间做好体外防护,风淋室便可,

药厂就相对复杂,有无菌车间与非无菌车间之分,与电子车间不同一般不采用风淋室,无菌车间还对消毒有相应要求,并增加无菌更衣,无菌衣的消毒还应有专门的设备

三、" 有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

大城市PM2.5污染的防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所谓PM2.5,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一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的悬浮颗粒物。它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传输距离远,含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而且与其他空气污染物存在着复杂的转化关系。目前,世界各国大城市普遍针对这一污染展开了重点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经验一:采用综合治理策略,逐步减轻污染

各国普遍采取综合治理的策略,在采取措施减少一次生成的PM2.5的同时,重点加强相关前体物的减排工作。

经验二:利用法律和经济双重手段

欧盟先后出台了《欧共体环境行动计划》、《欧洲空气清洁计划》等近20个法规和指令,制定了空气质量标准、机动车和其他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国家排放上限与核查制度,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治PM2.5污染的法规体系。在美国,除了有适用于全美的法规标准外,各地还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作为补充。例如纽约市就因地制宜地推出了《抗空转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严格规定车辆停驶后发动机空转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地方性、全国性法规紧密结合,有力推动了治理工作。

经验三: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1.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既减少了能源需求和污染物排放,又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充分就业,较好地解决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2.  改变能源消耗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

3.  提高建筑物能效水平。比如,制定绿色建筑规范,推动老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建筑物内部照明电器系统的升级改造。

4.  发展公交导向型城市交通。推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居民出行对机动车的依赖。

经验四: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

PM2.5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美国、欧洲等都制定了长期的战略规划和详细的治理路线图对之加以指引。例如伦敦市政府制定了《2010年清洁空气:伦敦空气质量战略》,美国南加州地区2007年推出了《空气质量管理规划》,纽约市政府制定了《2030城市发展规划》。

经验五:制定区域污染控制政策,实现全区域综合治理

在解决PM2.5及其前体物长距离输送的问题上,欧洲和美国都制定了区域污染控制政策,建立了地区间协调和合作机制,通过多地区间的协作,减少PM2.5的排放总量。

经验六:利用监测数据帮助医疗卫生部门展开预防性诊治

医疗卫生部门也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监测数据,深入研究PM2.5污染对于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PM2.5易诱发疾病的早期发现和主动干预。

经验七:提高城市绿化率,强化城市吸尘器的功能

园林绿化措施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吸附和滞留大气中的颗粒物,达到减少和控制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的目的。它对环境的净化功能非常明显。

经验八: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参与

控制污染不能只依赖政府和环保部门,还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世界各国城市普遍与环保组织和社会团体展开合作,采取加大公共广告投放、建立警示标示系统、开设绿色环保网站等手段,提高公众对PM2.5污染危害的认识,促使其从日常生活做起,为污染的治理尽力。与此同时,各城市还提供财政补贴,鼓励市民购置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gftr/3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