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铅的废水怎么处理?
含铅的废水怎么处理?
(1)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方法。所用沉淀剂有:石灰、烧碱、氢氧化镁、纯碱以及磷酸盐,其中氢氧化物沉淀法应用较多。此法是将离子铅转化为不溶性铅盐与无机颗粒一起沉降,处理效果比较好,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大量的铅盐污泥不易处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此法存在占地面积大、处理量小、选择性差等缺点。
(2)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有离子交换树脂、沸石等。离子交换是靠交换剂自身所带的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与被处理的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来实现的。推动离子交换的动力是离子间浓度差和交换剂上的功能基对离子的亲和能力。
离子交换法处理铅离子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不但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铅离子脱除率很高,而且处理得当可使再生液作为资源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离子交换法的缺点是一次性投资比较大,且再生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3)生物吸附法
使用生物材料处理和回收含铅废水的技术是既简单又经济的治理方法,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生物材料对重金属天然的亲和力,可用以净化浓度范围较广的铅离子废水以及混合的金属离子废水。其优点有:①受pH值影响小;②不使用化学试剂;③污泥量极少;④无二次污染;⑤排放水可回用;⑥菌泥中金属可回收且菌泥可用作肥料。生物吸附法将是废水深度处理常用的方法。
(4)电解法
电解法目前处理含铅废水难度较大,但很有潜力。此方法在国内外尚处于研究阶段。
要彻底地治理含铅废水造成的污染,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是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必须改进电池等生产工艺现状,积极探索研究新工艺、新方法,大力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遏制污染的产生;另一方面,对产生的含铅废水必须采用处理和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提取废水中有用物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污水处理中微生物活性时好时坏,是何原因?
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
1、营养物质的比例B:N:P。另外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锌、锰等。
2、温度50~70;-5~0;是微生物无法适应,直接死亡的危险温度。处理污水的各类微生物适宜在20~35。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微生物的活性越强,处理效果也越好;反之则相反。
3、pH水解酸化微生物可在PH3.5―10范围内生存,最佳为:5.5--6.5。硝化微生物在PH8―9范围内最强,小于6.5要加碱;
反硝化微生物在PH8―9范围内能进行正常反应,最佳是在6.5―8的范围内,小于6.5时要加碱;
除磷微生物在6.5―8内能正常进行,如小于6.5时要加碱。一般应将PH控制在6.5―8或6.5―9的范围内。
4、有毒有害物质
毒 物 抑制浓度 毒 物 抑制浓度 铝 15--26 铅 0.1 氨 480 锰 10 砷 0.1 镁
硼(硼酸盐) 0.05--100 汞 0.1―5 镉 10--100 镍 1―2.5 钙 25 00 银 5 三价铬 1--10 硫酸盐 3000 铜 1 锌 0.08--10 铁 1000 酚 200
其他有重金属毒物质的毒性影响及排放企业
氰化物(CN):氰化物是剧毒物质,急性中毒时抑制细胞呼吸,造成人体组织严重缺氧,对人的经口致死量为0.05-0.12g。
排放含氰废水的工业主要有电镀、焦炉和高炉的煤气洗涤,金、银选矿和某些化工企业等,含氰浓度约为20―79mg/L之间。
氰化物在水中的存在形式有无机氰(如氰氢酸HCN、氰酸盐CN―)及有机氰化物(称为腈,如丙烯腈C2H3CN)。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氰化物含量不得超过0.05mg/L,农业灌溉水质标准规定为不大于0.5mg/L。
砷(As):砷是对人体毒性作用比较严重的有毒物质之一。砷化物在污水中存在形式有无机砷化物(如亚砷酸盐As02,砷酸盐As03―4)以及有机砷(如三甲基砷)。
三价砷的毒性远高于五价砷,对人体来说,亚砷酸盐的毒性作用比砷酸盐大60倍,因为亚砷酸盐能够和蛋白质中的硫反应,而三甲基砷的毒性比亚砷酸盐更大。
砷也是累积性中毒的毒物,当饮水中砷含量大于0.05mg/L时就会导致累积。近年来发现砷还是致癌元素(主要是皮肤癌)。
工业中排放含砷废水的有:化工、有色冶金、炼焦、火电、造纸、皮革、等行业。其中以冶金、化工排放砷含量较高。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砷含量不应大于0.04mg/L,农田灌溉标准是不高于0.05mg/L,渔业用水不超过0.1mg/L。
重金属:重金属指原子序数在21-83之间的金属或相对密度大于4的金属,其中汞(Hg)、镉(Cd)、铬(Cr)、铅(Pd)毒性最大,危害也最大。
汞(Hg):汞是重的污染物质,也是对人体毒害作用比较严重的物质。汞是累积性毒物,无机汞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分布全身组织,在血液中遇氯化钠生成二价汞盐累积在肝、肾和脑中,在达到一定浓度后毒性发作,其毒理主要是汞离子与酶蛋白的硫结合,抑制多种酶的活性,使细胞的正常代谢发生障碍。
甲基汞是无机汞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而成的。甲基汞在体内约有15%的累积在脑内,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破坏神经系统功能。
我国饮用水、农田灌溉水都要求汞的含量不得超过0.001mg/L,渔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不得超过0.0005mg/L。
排放含汞废水的主要有:含汞废水排放量较大的是氯碱工业,因其在工艺上以金属汞作流动阴电极,以制成氯气和苛性钠,有大量的汞残留在废水盐水中。
聚氯乙烯、乙醛、醋酸乙烯的合成工业均以汞作催化剂,因此上述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汞。此外,在仪表和电气工业中也常使用金属汞,因此也排放含汞废水。
镉(Cd):镉也是一种比较广泛的污染物质。镉是一种典型的累积富集型毒物,主要累积在肾脏和骨骼中,引起肾功能失调。骨质中钙被镉所取代,使骨质软化,造成自然骨折,疼痛难忍。这种病潜伏期长,短则10年,长则30年,发病后很难治疗。
每人每日允许摄入的镉量为0.057-0.071 mg。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镉的含量不得大于0.01 mg/L,农业用水下渔业用水标准则规定要小于0.005 mg/L。镉主要来自采矿、冶金、电镀、玻璃、陶瓷、塑料等生产部门的废水。
铬(Cr):铬也是一种较普遍的污染物。铬在水中以六价和三价二种形态存在,三价铬的毒性低,作为污染物质所指的是六价铬。人体大量摄入能够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少量摄入也能引起慢性中毒。
六价铬是卫生标准中的重要指标,饮用水中的浓度不得超过0.05 mg/L,农业灌溉用水与渔业用水应小于0.1 mg/L。
排放含铬废水的工业企业主要有:电镀、制革、铬酸盐生产以及铬矿石开采等。电镀车间是产生六价铬的主要来源,电镀废水中铬的浓度一般在50-100 mg/L。
生产铬酸盐的工厂,其废水中六价铬的含量一般在100-200 mg/L之间。皮革鞣制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六价铬的含量约为40 mg/L。
铅(Pd):铅对人体也是累积性毒物。据美国资料报道,成年人每日摄取铅低于0.32 mg时,人体可将其排除而不产生积累作用;摄取0.5-0.6mg,可能有少量的累积,但尚不至于危及健康。
如每日摄取量超过1 mg,即将在体内产生明显的累积作用,长期摄入会引起慢性中毒。其毒理是铅离子与人体多种酶结合,从而扰乱了机体方面的生理功能,可危及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我国饮用水、渔业用水及农田灌溉用水都要求铅的含量小于0.1 mg/L。含铅废水主要来源于:采矿、治炼、化学、蓄电池、颜料工业等。
水质波动,回流比,温度,酸碱性很重要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