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滤设备 > 正文内容

环境监测 名词解释

2022-12-10 20:20:32过滤设备1

一、环境监测 名词解释

现在的名称是“生态环境监测”。其含义是:

是指运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技术手段,针对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海水、上壤、沉积物、固体废物、生物、噪声、振动、辐射等要素开展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的监测(检测)活动。

具体说明:①开展两种监测活动。②运用三类技术手段。③针对十个监测对象。

另外:1)现在经常进行的是环境监测。可以理解为: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监测中的一部分。2)按照十个环境要素,可以分为十个方面的环境监测。

二、环境检测主要包括哪些项目?

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标的监测、化学指标的监测和生态系统的监测。 环境监测就是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遥测、遥感、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监视、测定、监控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标志数据,从而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的学科。

既包括对化学污染物的检测和对物理(能量)因子如噪声、振动、热能、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污染的监测;又包括对生物因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映和信息测试的生物监测,以及对区域群落、种群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等。

环境监测内容: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环境监测

按照国家标准,目前主要室内污染物质危害和指标有四项:

1、甲醛。甲醛主要来源于人造木板。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可疑致癌物质,主要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于1995年发布的《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规定,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最高容许浓度为0.08毫克/立方米。卫生部和建设部制定的居室内标准仍然为0.08毫克/立方米。但是,公用建筑和其他建筑物的标准为0.12毫克/立方米。

2、苯。苯、甲苯和二甲苯存在于油漆、胶粘剂以及各种内墙涂料中。苯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物质,容易对人体的造血机能造成伤害。卫生部和建设部制定标准规定室内空气中苯的标准是每立方米小于0.09毫克。

3、氨。室内氨气主要来源于混凝土防冻剂。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对呼吸道、眼黏膜及皮肤的刺激和损害。2001年《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室内空气中氨浓度为每立方米低于0.2毫克。

4、氡。氡存在于建筑水泥、矿渣砖和装饰石材。国家制定了氡含量的国家标准,新建房标准是小于100BQ/立方米,已建房标准是小于200BQ/立方米。氡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导致肺癌,它是除吸烟外的第二大致肺癌病因。

同时,按照标准要求必须采用标准的检测方法,即气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计法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检测。

环境检测关乎的是全生态的检测,包含的项目十分广泛和复杂。

主要分为四大项目: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环境检测是利用GIS技术对环境检测网络进行设计,环境检测收集的信息又能通过GIS适时储存和显示,并对所选评价区域进行详细的场地监测和分析。

对环境影响评价检测的项目有:NOX、NO2、SO2、TSP、PM10、CO 、交通噪声、区域噪声、地表水等。

环境检测一般检测项目为以下:

水质检测

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生活饮用水、地下水、工业冷却水、中央空调水、海水的―水温,臭,色度,浊度,酸度,碱度,透明度,总残渣,pH值,矿化度,总硬度,悬浮物,硫化物,电导率,全盐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砷,硒,总汞,铜,铅,镉,锌,银,铝,钡,六价铬,总铬,镍,铁,锰,钾,钠,钙,镁,溶解氧,氨氮(铵盐),凯氏氮,亚硝酸盐(氮),氟化物,硝酸盐(氮)、硝酸根 ,硫酸盐,总氮,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总氰化物,氰化物,氯化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挥发性酚,石油类,动、植物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乙烯 等等。

空气废气

一般的废气有:发电机废气、食堂油烟、食堂火烟、焊y废气、窑炉废气、 锅炉废气、金属废气、酸雾(盐酸、硫酸),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废气,恶臭,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新风量,锅炉烟尘,工业炉窑烟尘,烟气林格曼黑度,可吸入颗粒物,铬酸雾,氨,氟化物,,二氧化氮,氮氧化物,恶 臭,臭 氧,二氧化硫,二硫化碳,一氧化碳,氨,,氯气,酚类化合物,饮食业油烟,苯胺类,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醇,丙酮,丙烯醛,非甲烷总烃,总烃,丙烯醛,乙醛,氯化烯,硝基苯,甲烷,镍,镉,锡,硒 等等。

三、环境监测主要讲什么?它主要学什么课程?

《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也是该专业的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有能力的环境监测岗位人才过程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环保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

《环境监测》是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从事环境类相关工作岗位所需学会的必修课程。

环境监测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环境监测岗位工作。其职业能力分析见下表。

《环境监测》课程是以《仪器分析》、《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环境土壤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等课程相衔接,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同时,本课程与岗位实际环境保护行业技术规范、成才志向相对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得到加强,为就业、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促进作用,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讲的是:以现行的国家环境监测标准为依据,详细介绍了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土壤、生物、居室环境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原理、监测方法和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课程:水利科技(一级学科) ;环境水利(二级学科) ;环境影响(水利)(三级学科)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glsb/3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