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肉破坏营养吗?能保多久
一、冰冻肉破坏营养吗?能保多久
冻肉与鲜肉相比,在营养学上没有多少区别,只是冻肉在食用时需要进行解冻,解冻方法不当,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需要提醒的是,冻肉重复解冻冷冻会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导致肉中最富有营养的细胞质液体等营养物质随水分一起流失。只要正确解冻和合理食用,冻肉的营养价值并不比鲜肉低。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卓勤和广东省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冠丰,他们认为,市民偏爱鲜肉而不愿意买冻肉的主要原因是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误解,他们认为吃冻肉有四大好处:
更卫生 从卫生角度看,新宰的肉类中经常存有各种细菌,甚至可能有某些病毒,比如猪黄胆病毒就是藏在骨骼血液和肌肉中的;而冻肉中的细菌都已排出或冻死了。
更新鲜 生猪屠宰后最快2~3个小时就进入速冻过程,到家经过1个多小时的解冻处理,肉在常温中的暴露时间只有大约四五个小时,而新鲜肉一般早晨4点多从屠宰场运出来,在肉摊上摆卖,到上市民的餐桌最快也要到中午11点多,肉在常温和空气中暴露时间超过6个小时。
更好吃 从肉质上看,新鲜肉酸味重、杂汁多;而冻肉入库前进行了排酸处理,肉体内的水分和污血基本上都被清除了,因此肉味更加鲜美。但家里的冰箱并不能让冻肉继续长时间保鲜。因为冻肉出库的温度在零下18℃左右,而家庭用冰箱的制冷能力有限,一般只有零下4℃~5℃,冻肉长时间放在冷藏柜中仍然会慢慢变质。因此专家建议买回家的冻肉最好在一周时间内吃完。
有营养 冻肉与鲜肉相比,在营养学上没有多少区别,只是冻肉在食用时需要进行解冻,解冻方法不当,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需要提醒的是,冻肉重复解冻冷冻会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导致肉中最富有营养的细胞质液体等营养物质随水分一起流失。只要正确解冻和合理食用,冻肉的营养价值并不比鲜肉低。
二、广东省汕尾市马宫镇最著名的景点??
石脚桶商代居住类遗址:被确定为汕尾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经省有关专家鉴定,该遗址为省内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时代早期生活遗址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和学术价值。该遗址的发现最初是由该市城区马宫镇粮管所下岗职工陈业提供的线索。遗址南北长160米,东西长220米,基本遍布马宫镇埔埕村白沙浮海滩的石脚桶沙丘。其南面向大海,高出周围地表约2米,北部边缘有一东西走向的人工沟,从这条人工取土沟的断面可见其表土层厚约30厘米,下有30至60厘米的灰色沙丘堆积,再往下是黄褐色砂质生土。从该遗址这条人工取土沟往下挖,可以看到沙土中的各式泥质陶器碎片,有夹砂红褐色绳纹陶片、红或灰色泥质细方格纹陶片等,花色繁多。 长沙炮台:位于汕尾市城区马宫镇长沙海口处。清嘉庆九年(1804年)县令张再瑛把原在潮沙村北侧的炮台迁至长沙海口,建成长沙炮台。平台为椭圆形,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面积200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配置海防火炮10门。炮台围墙高5.2米,花岗岩石块砌筑。建有营房和瞭望哨房各3间。东墙设大门,门顶石匾额刻“镇海”两字。炮台地处海防军事要冲,扼险而守,视野宽阔,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卡。 天后宫:位于汕头市东南出海口,距离市区约3.6海里的南北航道中间,有一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古名为“马屿”的海岛,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渔船和其它船只停泊于此避风或待航。末代淳熙年间,停泊马屿的福建渔船渔民为求妈祖庇佑海上航行安全,与当地船民及商贾到福建湄洲组庙请来妈祖香火,在岛上创建一简陋狭小的妈祖庙以供朝拜。此后,来岛进香拜谒海上女神的越来越多,“马屿”也逐渐被改称为“妈屿”。
三、安徽的戏曲种类是什么?
1、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四、广州市一方土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州市一方土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是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东195号A栋203室。
广州市一方土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101MA59P2NB2T,企业法人沈勇坚,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广州市一方土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其他工程设计服务;室内装饰、装修;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服务;室内装饰设计服务;文化艺术咨询服务;商品批发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商品零售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建筑材料设计、咨询服务;。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广州市一方土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五、人参果种苗中心人参果之乡石林是那省???
石林在云南省
10月16日,首届中国石林人参果产业发展论坛暨和平人参果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人参果曾被医学界称之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高含钙和维生素C、钴、硒等十几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云南石林打造了一个完全天然无污染又高产值的万亩人参果种植基地。
据了解,人参果又名长寿果,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北麓,属茄科类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是一种高营养水果,果肉清香多汁,腹内无核,风味独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等特点。经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人参果含有硒、硼、钙、镁等11种微量元素,尤其是硒含量是普通水果的110倍,有生津止渴、补脾健胃、调经活血、抗癌防衰老、降血压降血糖、美容等功效,被誉为生命火种。石林是人参果种植大县,举办该活动的宗旨是研讨石林人参果产业发展,请与会领导和专家为石林人参果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全方位展示人参果产业发展价值和成效,牢牢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打造石林人参果品牌,把人参果推向全国和全世界;使石林人参果这一特色朝阳产业收获人气,使人参果产业、资金、技术向石林聚集,打造石林人参果原材料基地、加工基地;研讨人参果的核心价值、人参果的社会效益、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石漠化治理等等。
石林县副县长毕富兴介绍,人参果1984年就引入到石林县种植,并在石林县比较适宜种植的西街口镇开始推广,经过近30年来的发展,到2015年全县的人参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5000多亩,亩产平均在两吨左右,目前已成为石林县第二大产业,仅次于石林县最大的烤烟产业。近年来石林西街口人参果已经销往北京、上海、广东、长沙、深圳等地区,石林人参果荣获农业部2011年特色农产品金奖。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是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45万亩,其中西街口镇的石漠化面积就有约18万亩。这些石漠化区域因土壤壤质较差,土地十分贫瘠,一直摞荒,无法种植经济作物。通过对区域的石漠化山地持续进行平整、翻耕、灌溉,通过不断努力与实践,一片片原本摞荒不能生长其他经济作物的风化石土壤,已经在种植人参果几年后,土壤壤质得到了改善,能在此类土壤上成活、生长的经济作物种类开始增多,人参果产销量也正在持续增长。当地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这为石林县的石漠化治理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