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保护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58条?
一、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是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的法律。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1999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 海洋环境监督管理
第三章: 海洋生态保护
第四章: 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五章: 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六章: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七章: 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八章: 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二、海洋环境保护法第58条?
第五十八条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倾倒区的使用,组织倾倒区的环境监测。对经确认不宜继续使用的倾倒区,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封闭,终止在该倾倒区的一切倾倒活动,并报国务院备案。
三、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排放是指?
排放,是指把污染物排入海洋的行为,包括泵出、溢出、泄出、喷出和倒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一)向海域排放本法禁止排放的污染物或者其他物质的; (二)不按照本法规定向海洋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的; (三)未取得海洋倾倒许可证,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 (四)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不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的。
有前款第(一)、(三)项行为之一的,处三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四)项行为之一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条 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
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第九十一条 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前款规定的罚款数额按照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但最高不得超过三十万元。 对造成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也适用本法。
五、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2年,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正式出台,由此改变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无法可依的状况,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海洋为主体进行综合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国家。
六、海洋环境保护法,关于海洋生态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岛、海湾、入海河口、重要渔业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及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不适于什么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的其他海域。不包括公海。
八、保护海洋环境意义?
保护海洋环境是保护我们地球的生态环境,也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九、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保护海洋环境的关键是减少污染和保护生态系统。我们可以通过限制废水和垃圾的排放,加强海洋保护区的管理,禁止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捕捞,推广可持续渔业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的意识,鼓励人们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减少塑料和化学物质的使用,也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海洋环境装备采购规定?
采购需要严格参考产品(货物或服务)详细技术参数及执行标准、规格及主要配件要求;投标人可对其中一个包组或全部包组进行投标,但投标人须对本项目以包组为单位的货物及服务进行整体投标。本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节能产品、环保产品。
海洋装备是产品,对安全性、加工精度等要求都很高。目前,我国已在一批深海通用技术产品与装备上,打破国外垄断,这在仪器采购市场体现的较为明显。未来海洋装备对动力、信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智慧海洋、智能航海等都需要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的支撑,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浪潮中,相关企业在这些领域上都可以大显身手。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