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监测 > 正文内容

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底下是什么

2022-11-25 22:04:12环境监测1

题主是否想询问:“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底现是什么?”按照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的原则。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底线是指按照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的原则,结合环境质量现状和相关规划、功能区划要求,考虑环境质量改善潜力,确定的分区域分阶段环境质量目标及相应的环境管控、污染物排放控制等要求。而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底线是:一个区域的生态质量“只能改善,不能降低”。这是对各级政府提出的要求,政府对环境质量负总责。

生态振兴的具体措施


1.打牢发展基础。
2.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3.坚持全面绿化、全民绿化的原则,开展增绿行动。按照“停止新种、逐步退出”的思路,着重抓好主要生态敏感区桉树替换,打造良好森林景观,提升生态功能等级。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有序推进“厕所革命”,整治农村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实施自然村综合治理工程及空心村整治工程,建设“美丽宜居型”村庄。强化“三线一单”约束。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强化空间、总量和准入环境管理。加大森林保护力度,深入实施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建设“村边森林化、村内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生态田园风光为目标,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抓好集镇面山、“四旁”植树及村屯绿化、庭院美化行动。

拓展资料: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基本要求,实施严格管控。环境质量底线:指按照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的原则,结合环境质量现状和相关规划、功能区划要求,考虑环境质量改善潜力,确定的分区域分阶段环境质量目标及相应的环境管控、污染物排放控制等要求。资源利用上线:指按照自然资源资产“只能增值、不能贬值”的原则,以保障生态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利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结合自然资源开发管控,提出的分区域分阶段的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强度、效率等上线管控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要严守什么上限,底线,红线?

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成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在实践中还须严守“三条红线”。 

生态文明建设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和基础,须科学规划、精准落地。各级政府要真正把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区域统一纳入一条红线的管控之中,也要因地制宜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监管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在“纸上”,更落在“地上”。 

生态文明建设要严守环境质量底线。碧水蓝天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让碧水蓝天成为常态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的生态风险不容忽视。要正视这些依然存在的生态环境污染顽疾,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一方面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尽快划定环境质量底线,另一方面要有“铁腕”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决心和举措,决不允许任何人越线,吃祖宗饭砸子孙碗。 

生态文明建设要严守资源利用上线。“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有度。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爱护环境、敬畏自然,严守资源利用上线,切实转变毫无节制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方式,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真正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严格坚守的三条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与生命线,应划在大江南北每一寸土地上,划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hjjc/30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