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标准?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标准即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是指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如果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时,说明空气质量为良好。具体如何判断,下面就给出空气质量的评定标准。
空气质量的评定标准:
我国空气质量采用了空气污染指数进行评价。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值。我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五个等级:
API值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
API值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
API值大于200表明空气质量差,称之为中度污染,为国家空气质量四级标准;
API大于300表明空气质量极差,已严重污染。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和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将调整增加其它污染项目,以便更为客观地反映污染状况。
什么是环境标准?
环境保护标准,亦称“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保护人体健康、社会财富安全和维护生态平衡,而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和一定区域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的含量,以及进行某些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要求所作的限值规定的总称。他是环境保护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升为国家法律的技术规范,可以作为评价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果的法定依据。我国的环境标准,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环境样品标准五类。其相互关系为:环境质量标准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出发点,又是实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归宿;污染物排放标准是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手段;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是使各种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能够协调统一,使其数据具有可比性的基本条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又可分为两级,即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是由中央国家机关批准颁发,在全国范围内或在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统一适用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标准称为全国通用标准;在国家某些特定区域适用的标准称为区域环境标准;在某一特定行业适用的标准称为待业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颁发,并在其辖区适用的环境标准。当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并存,且地方标准严于国家标准时,适用地方环境标准。环境标准通常由数值、符号、图表和一定的说明解释文字所组成。制定环境标准应坚持以下原则:保障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与财产不受污染危害,技术可行与经济合理,以环境基准为依据,充分体现地区差异性,力争与国际环境标准和国外先进环境标准相一致,相对稳定与适时修订相结合。环境标准一经发布实施,就成为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