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污染主要有哪些特点
与城市和小城镇污水处理相比,农村水污染主要有如下特点:1、规模小且分散我国现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1997)”中将城市污水处理规模分为五类,其中v类为10000~50000m3/d.我国的小城镇污水处理规模一般小于20000m3/d,重点是2000m3/d~5000m3/d.而农村污水处理是不同于城市和中小城镇污水的第三种类型,其污水量比中小城镇还小很多,一般在1000m3/d以下,其中多数在500m3/d以下。与城市和小城镇污水处理相比,农村不仅居住密度小,而且有些户与户之间居住较分散、村与村间距也相对较远。以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为例来具体分析。该镇是中国和欧盟的生态试点镇,距北京市区70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总面积177平方公里,共有5897户,人口1.8万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01人。2、区域差异大我国幅员辽阔,从冬季时间长达半年以上的北部到常年四季如春的海南,地理环境、气候、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地区差异大,给污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我国现阶段在污水处理领域普遍采用生物处理法。在此过程中酶是主要的降解激发物质,而构成酶的蛋白质,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活性明显变弱。研究还表明,温度对微生物种群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增殖、活性污泥的絮凝性能、曝气池充氧效率以及水的粘度都有较大影响。在大型污水处理厂,由于水量大,水温受气温的敏感程度小,而农村排水量小,导致气温对处理效果影响很大。因此,我国南北方、东西部的气候环境不同,农村污水处理所适用的工艺及设计参数也有很大不同。3、水量水质变化大每天的不同时段,水质水量变化较大,且比较集中;特别是早、中、晚集中做饭时间,污水量达到高峰,是平时污水排放量的2~3倍;此外,农村排水系统很不完善更没有经过合理的规划,雨污混排,受雨季影响,水量变化系数较大。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主要是厨房用水和洗涤用水,由于农村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渗漏严重,农村生活污水的cod、bod5普遍高于城镇生活污水,cod 350~770mg/l,bod5 200~400 mg/l,b/c 0.45~0.55,可生化性好,ss 250mg/l,tkn 30~-40mg/l,ph 6~9,tp 2.5~3.5mg/l。4、管理水平低污水处理工程是一个由不同功能单元组成的系统,是一个特定“车间”,需要一定的水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和机械设备等专业知识背景。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站主要由村民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维护管理技术人员及运行管理经验严重缺乏。
1.1 单个处理量小 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 单户人口数较少, 生活污水人均排放量较小 (80~100kg/d) 、污水处理量也不是很大。一个200户、1000人左右的自然村, 即使全部收集出水量, 也就100t/d左右。1.2 日变化系数大 农村以农村居民为主、工矿企业少, 村民的生活规律相近, 污水的排放在清晨、中午、傍晚三个时间段水量相对较大, 而夜间的排水量小, 甚至可能断流。污水排放具有水量变化幅度大、排水不连续的特点, 日变化系数为3.5~5.0。污水量季节变化也很明显, 夏季污水排放量远高于冬季。1.3 可生化性较好 农村用水大部分是居民用水, 除粪尿、洗涤水、餐厨水外, 还有少许畜禽废水, 基本上没有化学成分污染物, 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较低, 污水可生化性也较强, 含营养物多。1.4 收集难度大 农村村庄地形复杂, 坡度不一致, 户与户之间落差大, 加大了管网收集难度, 有的一个村管网收集需要跨桥、穿洞、泵引。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政府财力和家庭支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缺乏相应的管网建设, 而由政府出资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常常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作为运行及维护费用, 污水处理设施逐渐被停用。污水处理系统维护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是造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不能长期稳定、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