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如何进一步搞好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必须坚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扩大国内需求、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切实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强化“三河三江”、渤海、松花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三峡库区、黄河中下游等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力度,支持规划内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流域综合治理等设施建设和重大环保技术示范。要稳步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二是扎实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年度落后产能淘汰计划,促进电力、水泥、钢铁、铁合金、焦炭、造纸、酒精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有序退出。同时,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一律不批。
三是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充分发挥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落实好“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的政策措施,确保村镇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实施《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着力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工矿企业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污染防治能力。
四是深入开展环境执法监督专项行动。大力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和污泥违法处置问题,开展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集中督查,强化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排污许可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农村环保领域执法监督的途径和方法,加强生态旅游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环境监管,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联合执法检查。
五是努力抓好环境科技、法制建设和国际合作。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工程建设,集中力量优先开展总量控制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加快建立比较完备的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尽快推动出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抓紧制定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认真组织环境保护法修改的研究论证工作。继续扩大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努力拓展双边、多边以及区域合作领域,积极推动国际环境履约工作。
了解水污染的污染源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然后对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写一份倡议书。
一、“环境”是指什么?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按功能不同可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按范围大小可分为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按自然要素不同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 二、“环境问题”又是指什么呢?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的恶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通过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因利用环境不当而损害环境。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环境问题重要是指人为原因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自然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二是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产生的废弃物造成 环境污染,这种现象有的国家称之为“公害”。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与此同时,水价不合理、用水效率低、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等问题也十分突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去年非典疫情的蔓延和今夏部分大城市的暴雨成灾更敲响了城市公共安全的警钟。 通过“城市水环境市长专题研究班”(编者注:7月中旬由中组部、建设部、中国科协在京共同举办。)的学习,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做好城市水管理、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城市市长,我们深感解决好城市水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没有水就没有未来,没有卫生就没有尊严,没有应急处理体系就没有安全。 为了给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和良好水环境,健全城市防灾体系,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47位参加“城市水环境市长专题研究班”的市长和分管副市长倡议: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做好城市水资源保护、水的综合管理、水环境整治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工作。 二、坚持实施“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高效节水防污型城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节水意识;合理确定城市规划,调整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严格限制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建设和农业粗放型用水;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节水的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积极推广应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 四、加强城市水系统的统一规划管理和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充分保护水资源,保证城市水源的安全,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保证城市用水特别是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五、尽快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过程控制的战略转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综合治理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高度重视污水再生利用。同步规划和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实现由单一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向污水综合利用转变。 六、加强城市防灾体系建设,合理超前安排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提高防汛排涝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百姓正常生活。 七、加强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努力维护和恢复城市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生态,发挥城市水系的生态、防灾、文化和景观等多种功能。 八、充分发挥城镇体系规划的综合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实施城市统筹,发展区域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按照大中小城市、卫星镇、重点镇的布局,科学安排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城镇的辐射作用,拉动农村发展,解决乡镇和农村水问题。 九、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水价改革工作,合理调整城市供水价格,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十、加快城市供水、排水企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监管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开放城市水业投资、建设、运营市场,建立特许经营制度,满足公众需求,保障公共利益,确保设施安全,促进城市水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倡议,我们愿自觉践行,并与全国所有设市城市政府的领导共勉,欢迎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监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