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污水处理 > 正文内容

青岛海泊河再现脏水, 你怎么看?

2022-07-22 04:30:40污水处理1

海泊河是青岛的一条城市内河,发源于浮山,流经市北区,穿越海泊河公园、沿八号码头北侧汇入胶州湾。贯穿辽阳西路、连云港路、徐州北路、敦化路、山东路、镇江北路、威海路等八条城市主干道,是周围居住、商圈等的生活污水汇流入处,进入暗渠,至下游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海泊河是青岛市北区生活排污、治污的睛雨表,海泊河的水就是成绩,青岛美不美,看看海泊河的水。

找河长问责

青岛钢厂如何规划?

一般企业搬迁都是先建新厂,新厂投入运营生产之后老厂慢慢停工,再到完全搬迁青钢城市钢厂环保搬迁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核准,该项目同时也是国务院批复的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的重要内容。青钢搬迁项目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蓝色引领、生态循环”的要求,全面淘汰落后工艺,全部采用国内领先的生产装备,走质量、品种、效益之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环保投入将达18亿元青钢将由李沧区整体搬迁至位于黄岛区的董家口临港产业区。搬迁后,将按照建设生态企业的原则进行工厂设计,新工厂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水平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项目用于环保的投资将达到18亿元,占总投资的11%以上。搬迁后,青钢的焦化、烧结、炼铁、炼钢都将按照新标准要求,配备世界冶金企业技术成熟、装备先进的除尘、脱硫及脱硝设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建设大型综合污水处理厂,实现生产污水零排放。20亿元建设节能工程青钢在搬迁过程中,将投资20亿元,建设CCPP发电、TRT发电、烧结余热发电、干熄焦发电、转炉余热回收利用等15项重大节能工程,占总投资的12%。新工厂投产后,水的循环率将达到97.2%,年节电16.7亿千瓦时、回收蒸汽65.7万吨。青钢新工厂将按照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及技术准入条件,采用新一代钢铁流程设计和行业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实现大型化、现代化和高效化。打造优特钢生产基地据悉,青钢新工厂建成后,将生产专业化、高端化的优特钢产品,产品实现替代进口,同时扩大出口,在全球中高端钢材市场占据较大份额。新工厂投产后,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优特钢、精品线棒材生产基地,有效带动周边下游汽车零部件、轮胎、机械加工、金属制品等产业升级,对半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拉动作用。

德国人修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里面是图纸和修复工具吗?

我曾经因为好奇进入过德国人修的下水道内,相比国内的下水道来说,德国人修的下水道非常空旷,即便我张开双手在里面奔跑也不会感觉到丝毫的狭窄,不仅如此,当我打开手中强光电筒的时候,我发现每隔一段路程,下水道的墙壁上都会有一个小空间。当时的我是屏住呼吸的,我伸手探进了空间里,在里面抓出了一包黄油纸包住的包褢,我打开后发现里面密密麻麻放着维修的零件和一张记载着非常清楚维修方法的图纸,正当我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东西时。

我背后有一个声音传来,说的是非常蹩脚的中文,他在跟我问好,听口音应该不是本国人,我转头一看,是一个高大的白人,他头上正戴着一顶不知道什么年代的安全帽。他从我手中拿过图纸,一点点详细地跟我讲解了这张图纸的内容,原来这张图纸是上世纪德国人在修建青岛下水道时留下的图纸,他跟我说完之后觉得有些口渴,不知道从哪里翻出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放在了空旷的下水道中,招呼我坐了下来,然后又不知道从哪里拿了两杯满满的德国脾酒,和整整一大盘的羊腰子准备开吃,正当我要吃的时候,我发现我编不下去了。。。

是的,相信我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我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了吧?没错,所谓德国人下水道中藏有图纸、零件、维修工具的事情纯属人们编造的故事,大家看到的时候,只要将其当成笑话来看就行,没必要太过于当真。

之所以这种传闻在中国会有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对“德国制造”没有节制的崇拜导致的。

德国人工业制造的精细德国的工业制造在整个世界确实是属于顶尖的,我曾经在一个医药公司实习过,公司里很多测量微生物的机器都是花了大价钱从德国进口而来的,从德国进口这些机器的价格也往往是国内相同机器的数倍之高。

那时候我还以为公司的领导是崇洋媚外,迷信外国的东西都是好的道理花了冤枉钱从德国进口的这些机器。

于是我就问了公司里面的老职员,通过询问我才知道,公司并不是不想用国内生产的机器,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生产的机器实在是用不了。

因为那是一个和国际接轨的医药公司,经常会有世界卫生组织的人员过来检查,他们检查用的也是非常高的标准,虽然国内的检测机器有时也可以用,但是在很多细微的精度测量上却有着或多或少的误差。

在出现过一些错误后,公司才会花大价钱从德国进口的这些机器回来使用,从很多高精度的工业制造来说,德国确实比中国的很多企业要用心。

关于100年后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里,仍旧在青岛发挥巨大作用的传闻虽然德国人比较严谨,生产制造的时候也比较用心深入,但是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德国制造”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神话,我们都在传的青岛下水道有德国人包裹的传闻,已经经过很多人的亲自探测证明是假的。

但是除此之外,却还有着一个影响很大的传闻一直被人们深信不疑。

那就是很多人将现代青岛城市道路不会淹水的功劳放在了德国人修造的下水道上,以为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在将近100年后的今天还在为青岛整座城市的防淹大业做着巨大的贡献。

但实际上德国人当初只修建了200公里的下水道,也只局限在当初德租界的范围内,现在青岛的很多城区在大概100年前也还是人口不是很密集的农村郊外,德国人是不可能将下水道修到这些地方的。而且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在混乱特殊的年代里早就因为没人疏通、维修,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堵住、荒废了大半。

真正能流传到现在还能使用的只有仅仅三公里的下水道线路,这些是后人重新疏通过才能保留到现在的,虽然只剩下了三公里,但能用这么久也足以说明那个年代德国人在青岛投下的精力程度了。

现在青岛的下水道线路完全是由我国自己疏通建造的,是独立于德国人下水道线路的,全长接近3000多公里,在青岛的地下错综复杂地构出了一个庞大的地下空间。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虽然现在青岛很少被淹,但是雨水漫过路面的状况还是偶尔会发生的,跟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唯一的优点就是三面环海容易疏通,雨水漫过路面的情况只是比较少而已,在不少地方还是有的。

所以说这个传言是假的、是一个无厘头的笑话、是一个无限神话德国人的虚假传闻,德国人的严谨、以及工业上的精细是无法否认的,但是这里面却总该有一个限度,他们虽然严谨,但却是在可以理解范围内的严谨,绝对不可能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内,很多时候我们也不该妄自菲薄,虽然国内很多产品公司都是粗制滥造的,但是拥有着严谨精神的企业却也是有的,只不过我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的眼睛罢了。

德国人修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里面是图纸和修复工具吗?

这不是什么不可能理解的,也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问题。在德国,也包括英国等国家的施工项目中,很多都是有这样的邮包或者可以保留的资料的,且在施工队伍的档案中,十分清楚地记载着这些建筑、特别是重要建筑的资料。一旦设计的使用期限到了,公司还会向项目所在地方发出警示,要求将这些建筑拆除重建,以杜绝安全隐患。

举个例子,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意外收到了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的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注意要对该桥维修。信中还提到维修时要注意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向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提供了全套大桥的设计图纸,铺开这些设计图纸,人们惊讶地发现图纸绘制日期是1903年8月25日,虽然历经百年,这些图纸依然保存完好,干净整洁,没有一点划痕皱褶。

而德国在这方面,一点也不比英国差。所以,德国修建的青岛下水道,每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应该是真实的。所不同的是,当时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长途不长,只有3公里,是青岛地下管网总长度的1/1000。纵然如此,也说明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是很突出的,英国等老牌工业强国,在这方面也是非常努力和用心的。这一点,必须向他们学习,真正成为一个工匠大国。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wscl/2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