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的污染特点?
一、有没有人知道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的污染特点?
制药工业废水按产品可分为四大类 (1)合成药物生产废水。
该类废水的水质、水量变化大,多含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和微生物生长抑制剂;化学合成制药废水COD浓度高,含盐量大,主要污染物质为有机物,如脂肪、苯类有机物、醇、酯、石油类、氨氮、硫化物及各种金属离子等。(2)生物发酵法制药(生产抗生素和维生素)生产废水。分为提取废水、洗涤废水、维C生产废水、和其他废水,其中发酵滤液、提取的萃余液、蒸馏釜残液、吸附废液导管废液等废水的有机物浓度浓度很高,COD可高达5000—80000mg/L;废水中SS浓度可达5000—23000mg/L;废水存在难生物降解和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物质,当抗生素浓度大于100mg/L时,会抑制好氧污泥活性。(3)中成药生产废水。其水质波动性较大,COD可高达6000mg/L,BOD可达2500mg/L,主要含有天然有机物质; (4)各种药物生产过程的洗涤水和冲洗水。主要来自药剂残液、原料洗涤水和地面冲洗水。
二、国内制药废水对环境风险现状?
制药废水通常属于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污水之一, 因药物产品不同、生产工艺不同而差异较大, 其特点是组成复杂, 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 CODCr 值和BOD5 值高且波动性大, 废水的BOD5 / CODCr 值差异较大, NH3-N 浓度高, 色度深, 毒性大, 固体悬浮物SS 浓度高。而且制药厂通常是采用间歇生产, 产品的种类变化较大, 造成了废水的水质、水量及污染物的种类变化较大。制药工业废水主要包括抗生素生产废水、合成药物生产废水、中成药生产废水以及各类制剂生产过程的洗涤水和冲洗废水四大类。
近几年来, 我国各类医药化工及保健品制造业迅猛发展, 而在制药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废水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寻求工艺合理, 运行稳定, 维护管理方便, 能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工艺技术, 是亟待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三、专访仇汝臣 用化工工艺和设计处理制药废气废水难题
环保问题可以说是制约制药企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这一瓶颈受到了众多制药人士的强烈关注。为加快环保治理工作,让更多企业在治理污染问题上有所成绩,9月27日-29日,第三届“(金牛)全国制药废水、废气、危废处理新技术、新成果与新装备应用推广交流会”在杭州召开。
本次交流会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他们共聚杭州,一起探讨制药行业的绿色发展。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教授仇汝臣受邀出席本次会议。仇教授在此次交流会上带来了《医药危废资源化新技术开发》的主题演讲,并就危废资源化技术开发的内容、化工新工艺开发成果、化工新技术开发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分享。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教授仇汝臣接受媒体采访
仇教授表示,这次参加交流会,主要是带来我的新技术、新成果。我以前是搞化工设计的,对制药、废水、废液、危废的处理,我有一些资源化回收的案例。我想通过这些案例,能让企业把废水、废液还有危废更好地处理。
而所谓的废气废液、危废只是用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叫着不同的说法。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很好的资源,如果把它用在合适的位置,那么这些危废产品、甚至危废液体就能很好地变成资源。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在这么多年一直开发新的技术、新的工艺,也就是说,我们是用化工工艺和化工设计的方法,来处理制药行业中的一些难点。
制药、医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于公共环境的工业废水、废渣、废气,而由于“三废”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毒性大、量大、色度深和含盐量高等,成为“工业危废”,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成为重要的污染源。
根据仇教授的介绍,要想从源头上尽量减少甚至杜绝污染,实现废物的零排放和环境影响最小化,必须进行工艺和设备两方面研究:
第一,要不断致力于工艺过程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工艺效率,尽最大可能:实现废物最小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第二,改造传统设备、开发新设备,大幅度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另外,仇教授表示,危废处理其实有着广阔的经济前景。“目前市场上危废无害化处理的平均价格约为2000元/吨;如将资源化处置按3000元/吨估算,再按照危废综合处置率85%、资源化处置比例60%计算,到2020年我国危废市场有望形成约2187亿元的产值。”仇教授说。
武汉艾森曼环保设备,专业针对医疗废气、废水、废渣进行处理,可以有效解决医疗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难、处理难、合格难的三大难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