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加强节能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我国为加强节能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措施及问题
为了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展开,我国相关部门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有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1. 基本建立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但相关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标志及认证,并在2008年对能源管理部门进行改革,基本建立了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但节能标准、标志的制定和修订较为滞后,能效标准较少考虑未来的技术进步;《节能产品目录》尚未发布,无法对相关企业实施有效的政策补贴或税收优惠;能耗和污染物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仍不够系统。
2. 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初步建立,但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建立推动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机制,重点推广了合同能源和清洁发展机制,但和我国庞大的节能市场相比,这两种新机制的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由于税率错位、融资困难和相应行业标准缺乏,阻碍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发展壮大;由于对最新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的研究相对滞后,相关跨学科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制约了清洁发展机制发展。
3. 新能源及节能新技术投入力度较大,但其推广应用相对缓慢。
为了推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我国加大了对新能源、新技术的投入,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方案及办法。由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市场规模较小;我国大多数节能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存在较大差距,且研发推广缺乏有效组织,节能技术发挥的作用相对不足。
4. 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一定优化,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投资仍然过热。
近几年来,我国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型(“两高一资”)行业产品的出口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系列政策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商品的出口。
但由于这些行业投资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导致投资屡禁不止,同时,由于我国部分资源性产品的成本相对较低,也促进了行业投资的增加。
5. 能源价格逐步面向市场,但未充分反映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本。
我国能源产品的定价机制逐步由政府管制向政府调控和市场相结合方向改革,但目前我国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仍不完善,并未有效反映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治理成本,从而无法有效抑制高耗能行业的盲目扩张;且我国能源价格偏低,不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调控机制相对滞后,不利于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
6. 加强了节能减排相关技术、政策问题的研究,但部门间的交流与沟通不够系统。
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也加强了对我国节能减排相关技术及政策的研究。但由于节能减排技术和政策研究涉及多个部门和科研机构,各部门和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信息共享与交流不足;一些节能技术或政策研究成果未能及时发布,导致部分研究重复投入;而部分政策对技术的考虑不足,未能及时调整和修订,限制了其实施效果。
二、中国电信节能减排
新风更好些,它效率高,节能效果好,噪音污染小,可以使用太阳能这种完全清洁的能源,符合节能减排的基本要求
三、对中国能源战略有和思考?
世界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 在我们的目光都聚焦于如何在短期内恢复经济活力、 挽救就业人数以及经济刺激方 案是否见效的同时,我们也应更多地考虑一下如何才能兼顾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能源问题一直是关系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和就任后都曾多次强调发展新能源的重要 性, 并把新能源作为政府重点投资领域之一,希望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美国经济的复苏。在我国 2009 年 2 月举办的全 国首次能源工作会议上,电力工业调整、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和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推进节能和 科技装备进步被列为今年能源工作的重点。 中国未来的能源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应如何重新定位才能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中国目前的能源生 产和消费现状,我们对中国能源的战略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进行了思考。 一、能源生产与消费现状 (一)能源生产与能源使用效率 近些年来,中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加强,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 (见图 1),包括西气东输、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等在 内的重大能源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且已初见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2007 年的能源总产量为 2000 年的 1.8 倍,其 中,原煤产量为 2000 年的 1.9 倍,原油产量为 1.14 倍,天然气产量为 2.5 倍,水电、风电、核电为 2.7 倍。此外,2007 年的 发电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不过,我国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却仍然较低,目前为 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 10 个百分点。自 2003 年至 2005 年,我 国单位 GDP 能耗连续三年分别上升 4.9%、5.5%和 0.2%。2006 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制定并实施了 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单位 GDP 能耗逐年加速下降。 2006 年至 2008 年, 全国单位 GDP 能耗同比分别下降了 1.23%、 3.27%和 4.59%。不过,这与我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所制定的,2010 年 GDP 能耗与 2005 年相比下降 20%,即 平均每年下降 5%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能源需求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自 2000 年至 2007 年,中国的能源需求一直处于快速上涨阶段(见图 2)。 虽然这段时间 的能源生产也在加速跑,但可以看出,供给与需求之间差额在逐步扩大,尤其是在 2003 年以后(见图 3)。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2008 年我国的能源需求明显放缓,据统计,煤炭消费增幅比上年减少 1.6 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 9.57 个百分点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