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有哪些?
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有哪些?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各国经济,国际贸易和投资急剧萎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世界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不过,艰难的复苏道路上并非全然晦暗。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到来,一系列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及由此带来的新产业、新趋势呈现出蓬勃发展、破茧而出的态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逐步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可以说,全球正在步入一个新兴产业孕育发展的关键期。其中,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以及医疗产业表现尤为突出。
数字经济迎来井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20年)——大变局下的可持续发展新动能》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47个经济体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8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5.4%,高于同期全球GDP名义增速3.1个百分点。尤其是今年,当大多数线下产业受到疫情影响而停摆时,数字经济展现出了顽强的韧性。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蓬勃发展,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合作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能源汽车备受青睐。近年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气候问题,力争通过节能减排、改善能源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等一系列手段改善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全球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汽车是当之无愧的亮点之一。全球范围内,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快速崛起,传统车企也纷纷加快转型步伐,包括电池、工业设计等一系列配套企业以及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不少突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一路飙升,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集团。这意味着,无论是市场还是资本,各方均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医疗产业加速冲刺。最近几年,全球医疗市场在移动医疗、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等的带动下,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快了对传统医药健康行业的全要素和全流程改造。从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推动科普,缓解民众焦虑,到在线问诊,为患者开辟无接触线上就医通道,再到利用数字化工具为公众提供防疫服务,形成线上线下高效联动的疫情“医”线——“医疗+”全面提速,成为各国抗击疫情的重要“利器”。
后疫情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运行体系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新产业将成为一条事关各国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的重要赛道。谁能独占鳌头,谁能弯道超车,唯有创新!
施工项目如何节能减排?
施工现场节能减排管理方法
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一)综合技术措施
1.通过方案比较、方案评审等优化措施,形成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优化的重点是施工平面布置、设备选用、模板体系、脚手架体系、材料管理等。
2.围绕符合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在施工方案优化,过程管理,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等方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3.积极应用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知》建质〔2005〕26号)。
4.有条件的施工企业,应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课题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场应用;鼓励施工企业自创的技术革新以及有效节约方法的推广应用。
5.鼓励对太阳能光电、太阳能光热、风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淘汰或逐步减少耗能型施工机械设备。
6.严格执行本市使用新型建设工程材料的相关规定。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限制使用黏土多孔砖,非承重结构全面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混凝土砌块、多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非黏土类新型墙体材料,保护和节约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
(二)节水措施
1.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2.使用节水型产品,对不同的施工、生活等用水分别装置计量表,分别监控,有记录。第一年节水型产品和计量装置使用率应达50%,并逐年提高。
3.有专人定时对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水龙头及用水设备进行检查,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并及时修复。
4.生活区内热水供应采取限时或者用量控制措施,防止乱用水现象的发生。
5.厕所等部位应采用节水型闸阀开关,并根据时段调节阀门出水量。
6.实施水资源循环利用,现场设置废水回收水池(塔),沉淀后进行重复利用,减少市政自来水的使用。有条件的工地,可利用收集雨水、工地附近的河水等,替代自来水用于部分生产、生活。
(三)节电措施
1.编制科学的用电施工方案,配电线网布置规范,配线选材合理,避免电流密度过大或电阻过大,造成浪费。
2.采用能效比高的用电设备,推广使用智能型荷载限位器,现场有控制大功率用电设备措施。照明灯具应采用高效、节能、使用寿命长的施工照明灯具。
3.工程项目分路供电,施工、生活用电有分路计量装置,分别监控,有记录。
4.加强用电管理,施工区、生活区有专人管理照明灯具;宿舍应采用智能化开关控制宿舍的用电。
5.加强对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运行管理,禁止空载运行、提高使用率;对机械进行定期维护,确保机械正常运行。
6.选用环保高效节能的施工机械,逐步利用Y系列节能电机(全封闭自扇冷式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改造现有施工机械动力源,逐步采用高效功率补偿器技术;禁止耗能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
(四)节材措施
1.强化现场材料管理,建立商品砼、钢材、木材、水泥、砂石料等大宗材料预算计划和进场验收管理制度,确保质量合格和数量准确。
2.优先采用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钢筋直螺纹连接、电渣压力焊技术等节材效果明显的新技术。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减少施工现场钢筋断料的浪费。
3.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
4.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和竹胶板,增加模板周转次数。
5.工地临时房、临时围挡应采用可重复使用材料,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以上。
6.其它主辅材使用时,安排好进场时间和堆放位置以及合理有效保管和使用,减少放置、储存和二次搬运等对材料的消耗。
7.施工现场应专设场地和专职人员负责对废弃物进行收集,分类回收或加工利用,对钢筋头、废铁丝等集中售给废品站回收炼钢。废木屑、锯木集中售给木屑板厂作为原料,落地砂浆过筛后经成型机加工成水泥块,力争各类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率达到30%以上。
(五)减排措施
1.编制专项方案对工地的废水、废气、废渣的三废排放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安排专人、专项经费,制定专项措施,减少工地现场的三废排放。
2.对施工区域的施工废水设置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重复使用或合规排放,对泥浆及其它不能简单处理的废水集中交由专业单位处理。在生活区设置隔油池、化粪池,对生活区的废水进行收集和清理。
3.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垃圾,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定期浇水等措施减少施工现场的扬尘。
4.合理安排噪声源的放置位置及使用时间,采用有效的噪声防护措施,减少噪声排放,并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限制要求。
5.生活区垃圾按照有机、无机分类收集,与垃圾站签订合同,按时收集垃圾。对不可回收有害的施工垃圾打包封袋,按照环保等部门规定要求送往指定处理中心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