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治理 > 正文内容

低碳是什么意思?

2023-01-12 14:45:00大气治理1

一、低碳是什么意思?

单纯字面理解,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除此之外,现在低碳也是环保的代名词,可以延伸到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现在低碳的生活概念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2010上海世博会也提出低碳口号,许多建筑、设计和理念都围绕低碳口号,力图营造出和谐自然的环境。除了世博,也有许多其他活动用低碳生活作为活动主题,比如金宝贝早教的低碳大篷车,通过置换宝宝日常生活中的可重复利用物品达到环保的目的,而宝马的低碳元年征名活动提倡技术环保理念都是非常不错的低碳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低碳生活既是一种时尚,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是争取更美好明天的必由之路。

二、材料一:“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成为最近几年人们最喜欢的口号。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节能减排,

(1)①中国在国际社台中履行着一个大国的责任②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③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2)资源国情: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短块;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浪费损失严重。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①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②有利于缓解人口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状③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有利于捉高人民的生活质量⑤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⑥有利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①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②从小事做起,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用电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不乱扔垃圾,植树造林等③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④积极创新实践,开发环保新产品。

三、十二五规划就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哪些重大战略举措?

一是要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中国有占世界20%的人口,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建设都孕育着巨大的需求潜力。充分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的潜力,既是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和基本的立足点。

他说,我们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在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上下更大的功夫。中国的最终消费品目前还不到50%,这与国际上70%左右的平均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挖掘居民的消费需求,中国政府将多措并举,包括实施就业发展优先的战略,五年城镇新增就业的人数将达到4500万人以上,转移农村的劳动力达到4000万人以上;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五年内使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由47.5%提高到51.5%;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积极发展新兴的消费业态,促进文化、旅游、建设等消费,加强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逐步使中国国内市场的总规模能够位居世界的前列。

我们将继续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无论是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需求的供给能力,还是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都需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我们要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

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政府投资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水利设施的建设、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卫生、科技、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建设。另一方面,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各个领域。

二是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城乡区域的发展不够平衡,这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教育的主要症结。增强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这也有利于培育和创造更多的国内需求。

我们将适应国内外需求变化的趋势,把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同步的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加大强农惠农的力度,加快农业的科技创新,加强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使中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亿吨以上。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船舶、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轻工、纺织等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与兼并重组,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尽快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先导性、自主性的产业。到2015年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力争在五年内服务业的比重能够提高四个百分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7%左右。

我们将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产业的有序转移。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把解决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使各个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十二五”期间,要从完善制度和增加投入两个方面做出安排,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实施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在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统筹建设一批重大的民生工程。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的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试点,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全覆盖;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医保基金的支付水平,发展社会的救助事业,切实加强对孤残老人和儿童的帮助和救助;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逐步减少贫困人口。我们将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力同步提高。未来五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实际增长达到7%以上。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既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全面落实优先战略,构建以绿色、低碳为特点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产品,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再生利用的产业化;提高应对气侯变化的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实施重大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到201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分别比2010年降低16%和17%,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为实现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进步依靠的是改革开放,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改革开放仍然是强大的推动力。我们将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金融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推进资源税的改革,扩大增值值的征收范围。

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稳步的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的改革,推进水价、电价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提高排污费的征收率,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产权的交易机制。

第一方面是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这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是未来发展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最主要的一个政策导向。金融危机后,国家实行四万亿投资来保持经济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0%。在此期间,因为国际市场出现问题,我国的外贸出现大幅度的萎缩,所以进出口对经济的贡献是负的。

2008年我国的生产占全球的7.2%,但是消费只占全球的4.3%;而美国的生产占全球23.4%,消费占了全球的29.9%。中美之间是通过国际市场和全球的平衡来实现各自的供需平衡,进而实现经济增长。

2008年我国的贸易依存度是56.7%,而消费率只有36%,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80多个国家当中,大概排在倒数第10个左右。并且消费率一直在下降,下降幅度还非常快,相反投资率却在提高。

杨伟民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为应对危机我国实行了两次扩大消费的政策,这恰恰说明我国扩大消费政策都是短期的,并没有形成长期的扩大消费的完整的政策。

扩大内需主要是实现从过去的主要通过扩大供给来推动发展,转向更多地通过扩大消费来实现发展,这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发生变化,既要继续招商引资、扩大投资、扩大项目,更要把工作重点转向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第二个方面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体现三化同步的要求,我国的工业水平已经很高了,但是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非常低。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人口将会历史性地超过农村人口。虽然城市社会将要取代农业社会,但是农业生产方式仍然相当的落后。

第三个方面是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但是制造业的总体规模过剩。在完善工业体系当中,最主要的是推动服务业大发展,这是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中最主要的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占世界的比重可能会超过美国。但是跟美国相比,我国的服务业只占全球的5%,而美国的服务业占全球的27.6%,所以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潜力在服务业上。另外还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四个方面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并不是地区之间经济总量不平衡的问题,因为区域总量一直是不平衡的,也不是各个地区之间增长速度的不平衡,关键在于不同地区之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市居民收入最高和最低差了2.4倍,农村居民最高和最低差了4.2倍。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拉大,最高和最低差了5.6倍。

针对区域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中央提出要实施两大战略,一是区域发展整体战略,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二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五个方面是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现在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人口问题,就是说1.45亿的农民工一只脚进了城另外一只脚还留在农村,需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这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任务。二是布局分散化和低密度化,三是城市形态出现了问题,由于城市形态不当加重了部分城市的城市病。“十二五”规划提出来要完善城市化的布局和形态,形成两横三纵的布局,形态上要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通过城市群发展来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共同发展。

第六个方面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我国人均占有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美国GDP占全球24%,煤炭和石油消耗占15%和21%, 我国GDP占全球的9.5%,却消耗了全球近50%的水泥和40%的煤炭。

第七个方面是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还要调整收入分配的关系,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理顺国民收入分配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二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包括同工不同酬和超贡献的分配。

最后是要健全社会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主要是扩量提水平,提高统筹层次,最后实现制度统一。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三个全覆盖,一个是新农保、社会救助和基本医疗实现全体公民无差别的覆盖,二是城镇非职工居民的养老保险覆盖,三是实现全国统筹的基础养老金覆盖。

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3.坚持吧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dqzl/98726151.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屠宰污水一级排放标准?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