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新型秸秆颗粒,为农户冬天取暖可行吗?前景如何?国家有没有政策扶持?
新型秸秆颗粒冬天取暖可行吗?
我个人认为从取暖的角度讲是可行的,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和环保效益。
一.秸秆颗粒的原料.经济.环保优势
1.秸秆颗粒的原料
新型秸秆颗粒是由秸秆.麦壳.稻草.木屑等可燃农作物废料由机器粉碎加工的柱条状新型燃料。
2.秸秆颗粒的经济优势
颗粒燃料压缩后体积变小,干静无灰尘,与煤相比节省空间,方便储存,方便运输,燃烧效益高,易燃尽,残留炭量少,方便清理。
3.秸秆的环保效益
秸秆颗粒与煤相比,挥发含量高,燃点低,容易引燃,能量密度较大,产生的烟气有害成份含量标准低,易燃尽,排烟量少,燃烧后灰渣可以作为肥料使用。
4.秸秆颗粒的缺点
使用颗粒燃料要淘汰掉燃煤锅炉,更换相应配套的环保节能锅炉。颗粒燃点低,燃烧速度比煤快,等量的秸秆与煤相比燃烧时间短,释放的热量略小于煤,增加了添装燃料的频率,同时也增加了运输的频率。
二.秸秆颗粒的发展前景
1.随着国家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很多的大中小型洗浴中心都更换了相应的颗粒燃烧环保锅炉。国家也针对环保锅炉给予相应的补贴,相信随着国家的补贴力度加大,未来还有更多的家庭小型燃煤锅炉会淘汰,采用新型秸秆颗粒取暖。前景广阔。
三.国家补贴
1.补贴方向
目前国家只针对部分省份农村污染问题在取暖中,煤改电暖,煤改气暖,洗浴中心的燃煤锅炉改成秸秆颗粒燃烧锅炉,给予锅炉更换部分的相应补贴。
2.补贴标准
为部分农村中的低保户和困难户分两次补贴,标准为每户300-500元,只针对部分省份,在同一省份不同地区补贴金额也不一样。
我的农民工王二。感谢头条的邀请,就我了解的相关问题回答提问者。
由于国家禁止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秸秆的处理除了作为工业原料外,就地粉碎肥田和制作生物燃料成为一个不错的途径。显然就地制作生物燃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农民能够增收,又解决了冬季取暖和做饭的燃料问题。特别是偏远地区,使用天然气或者液化气还有一定的难度。用电既不经济,也不符合农村的做饭习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秸秆生物质废物处置已成为为了消除烧秸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的浪费和不规则,2008年7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国务院办公厅文件。”[ 2008 ] 105号文明确要求2015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地方人民政府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责任,财政部还专门制定了具体的财税扶持政策。具体要要当地农业局去查询。可在购买相应的秸秆压块机等秸秆等生物质原料粉碎压缩效率的设备,环保燃料或原料提供财政补贴。
在原料丰富且运输方便的地方可以购买大型机械,而在偏远地区,则适宜用小型机械,甚至能够在田间地头加工的设备为好。
希望的的答复能够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大山深处水电路通,怎样把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
大山深处都通水通路,可想而知这些年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上花了很大的代价,基础设施完善了,我们怎么才能把乡下的生态效益转呗为经济效益呢,我以我们这深山开发的案列说一下 。
2014年以金线莲种植起家,2016年增种铁皮石斛,2017年增种灵芝……这几年,位于永定区湖雷镇上南村的南湖山金线莲种植专业合作社将目光聚焦在珍稀中草药种植上,将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将温室中培育了三个月左右的金线莲移植到林下进行仿原生态生长,不仅增加药用价值,提升品质,还增加了经济收入。2017年我们金线莲大概收了300公斤,市场价每公斤可以卖到800元,比大棚种植高了几倍。”该合作社负责人苏妙菊说。
永定区古竹乡草珊瑚专业合作社则把草珊瑚种到了林中,做到让草珊瑚“野蛮生长”。记者了解到,2017年该合作社共吸引了100多户农户加入,在竹林和阔叶林里套种草珊瑚800多亩。“种植草珊瑚,技术要求不高,效益却挺高,按当前市价亩产值约6000元。”合作社负责人吕镇虎高兴地说。
郑希才表示,当下除了金线莲、铁皮石斛等中草药种植走起了“野”路,养殖业的“野”路也是越铺越宽。
永定区岐岭乡新村村的300亩竹林里,一只只乌鸡抖动着黑亮光滑的羽毛,自由踱步,不时还飞上枝头。养殖户廖洪生介绍说,这是一种特殊的“五黑鸡”,品质好,供不应求。2014年5月至今,现在存栏乌鸡已达3000多只。看到廖洪生走“野”路鼓了腰包,不少贫困户也纷纷加入其中。“林下养鸡很有优势,白天乌鸡觅食林间的山草、昆虫、野果,夜间喂少量玉米、稻谷。除去成本,一只鸡最少能赚50元,明年决定扩大规模到上万只。”廖洪生说。
拓宽“旧”路谋发展
“我是这里的老顾客,之前从朋友那里打听到了这个地方,觉得这里的农家菜比较有特色,经常会带朋友过来吃。”2017年12月22日,记者在永定区城郊镇樟尧村龙辉森林人家生态山庄见到罗灿海的时候,他正带着儿子等候朋友一起吃晚饭。
“最开始我们只是小规模地养了一些鸡鸭鱼,达到一定规模后,不少人慕名而来,我们才开始尝试做餐饮。”周清兰是森林人家的老板娘,她说,现在他们家不仅有养殖,还发展了种植,做起了餐饮,搞起了休闲旅游,在当地很受欢迎。“周末经常有游客一家老少过来,采摘百香果、捡鸡蛋、挖笋,品尝我们这的农家菜。
”
相对于此前单一的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养生等旅游产品正逐渐成为永定区旅游的新亮点,不少林农逐渐打破了“旧”思路。2017年12月18日,龙岩市林业局发出《关于同意新罗区梅花湖森林人家餐馆等33家森林人家授牌的通报》,永定区龙辉森林人家生态山庄和一甲土楼森林人家名列其中。同日,永定区泽东楼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永定泽东楼森林人家)被评为三星级森林人家。截至目前,永定区共有森林人家17家,其中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
由上面的案列我们可以看到,深山的生态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只要我们加以利用好,他就是一直会下金蛋的母鸡。地方政府一定要引导培养好几个深山经济发展的榜样,才可以带动更多的村民从中受益。
农业林业废弃物发电、云端深处出现现代化水厂、山茶油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记者近日在广西西北部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采访发现,这里的发展思路调整后,当地“生态经济”红红火火,连绵的群山变身为“山地银行”,为深山里的各民族同胞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环江是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位于云贵高原东南缘、九万大山南麓,有着优越的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坐拥丰富的生态资源,但也是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大山深处,一栋栋新民居掩映在绿树之中。在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上经过约90分钟行驶,山越来越高,雾气越来越浓,一座被群山环绕的现代化水厂突然映入眼帘。
“深山才能出好水。这里的天然泉水品质优,但因知名度不高等原因,当年我们的‘木论思泉’投产第一个月仅卖出9桶,而今年以来已售出4万吨,约100万桶饮用水。”广西木论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廖作强说,为保证水的品质,公司不惜增加成本,将水厂建在交通不便的山上,并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对产品质量、生产环境进行全过程监控。
不少贫困户经过培训后到公司务工,目前水厂50名工人中8人是贫困户。“明年我们计划增加一条生产线,届时将为附近村民带来更多脱贫致富的机会。”
在河池·环江工业园区,理昂农林废弃物热电联产项目的机器发出轰鸣声。“以农林废弃物为燃料发电,灰渣可制成农田使用的有机肥料,目前我们一天能够消耗废弃树皮等原材料1000至1200吨。”环江理昂农林废弃物热电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黄广霞说,项目能够解决当地农林废弃物的处置难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了解到,环江县的桑树杆、桉树皮等农林废弃物资源丰富。理昂农林废弃物热电联产项目能够年处理农林废弃物34万吨,每年能为社会提供绿色电力1.8亿度,节约标煤7.2万吨。通过收集处理甘蔗叶、秸秆、树皮等农林废弃物,减少废弃物对当地大气、土壤、水体的污染。
项目还配套建设了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每年可为工业园区内的林产品、茧丝绸等加工企业提供40万吨的蒸汽热能及电能供给,将对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产生巨大拉动作用。
在环江伍香源食品有限公司厂房内,山茶油的香味扑鼻而来。公司负责人韦维指着铺在地上厚厚一层的干茶果说:“厂里跟环江各地的合作社对接,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一年可收2500吨干果,今年每斤的价格达到13.5元,激发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环江一直有种植油茶的基础,但以往当地农民种植油茶“不成产业、没有规模、销路难寻”。如今,环江已形成从种植到加工为一体的油茶产业链。当地除了将茶果制成山茶油外,还研发出山茶精油化妆品,进军高端市场。
为巩固产业开发脱贫成果,拓宽脱贫户收入来源,环江从国有华山林场以“退桉还茶、退桉还药”方式划出万亩林地,以油茶套种中草药种植模式,创建万亩现代特色林业发展扶贫示范园区。园区覆盖环江县2万多户贫困户。
山间坡头,一株株油茶在风中摇曳,人勤巧干激活了“山地银行”,带来山绿人富。环江县林业局局长覃栋表示,示范园区创建后,中草药产业当年可投产收益,亩产值约8000元,基地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油茶投产年份,亩产值4000元左右,基地年产值达4000万元。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