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番茄的沙质土壤该怎么调配?该注意些什么?
作为农学专业毕业的我,知道沙质土壤保水保肥性差,所以有条件的话盖上薄膜,防止水分快速挥发。砂性重的土壤一般表现为过分疏松,漏水漏肥,有机质缺乏,蒸发量大,保温性能低,肥劲短,后期易脱肥。
改良方法:一是大量施用有机肥料。这是改良砂质土壤的最有效方法,即把各种厩肥,堆肥在春耕或秋耕时翻入土中,由于有机质的缓冲作用,可以适当多施可溶性化学肥料,尤其是铵态氮肥和磷肥能够保存在封中不至流失。
二是大量施用河泥,塘泥。这也是改良砂土的好方法。如果每年能亩施河泥5~10吨 。几年后土壤肥力必然能大幅度提高,过度疏松,漏水,漏肥的现象大有改善。
三是在两季作物间隔的空余季节,种植豆类科蔬菜间作,轮作,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和氮素肥料。
四是对砂层较薄的土壤可以深秋压砂,使底层的粘土与砂土掺合,以降低其砂性。也可以采取客土改良的办法降低砂性。
番茄根群发达,吸收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为了获得高产,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番茄要求土壤通气良好,当土壤含氧量达10%左右时,植株生长发育良好,土壤含氧量低于2%时植株枯死。因此,低洼易涝地及黏土不利于番茄的生长。番茄要求土壤中性偏酸,pH以6~7为宜。番茄栽培在盐碱地上生长缓慢,易矮化枯死,但过酸的土壤又易发生缺素症,特别是缺钙症,引发脐腐病。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增产效果显著。
番茄生长期长,植株与果实生长量大,对肥料的吸收量比较多,主要是氮、磷、钾三要素。在生产中要注重有机肥的使用,增施有机肥不但可增加氮、磷、钾三要素的供给,而且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同时,番茄生育期长,必须有足够的养分才能获得高产,在有机底肥充足的基础上,要注重合理施用化肥。番茄是喜钾作物,在氮、磷、钾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其次是氮、磷。据统计,每生产1000千克番茄,需从土壤中吸收氮5千克、磷2千克、钾9千克。在结果期,氮、磷、钾三种元素的需求比例是氮∶磷∶钾=3∶1∶5.4。除氮、磷、钾外,番茄还需要钙、镁、硫等中量元素和铁、锰、硼、锌、铜等微量元素。番茄尤其不能缺乏钙,否则容易引起脐腐病,必须在管理中及时的供给。
番茄是喜温、喜光性蔬菜,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但为获得丰产,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应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沙土中缺乏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及各种化肥来提供营养给植株的生长,另外沙土漏水,所以要根据土壤水分及番茄生长状况给予及时的灌溉。
猕猴桃生沙性土地能种植吗?
猕猴桃最好是水貂养殖区域种植,水貂粪肥渗透的土壤,上图片:每棵五百个左右
猕猴桃生沙性土地能种植,沙壤土的优点是土质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缺点是保肥、保水能力差。关中的渭河两边均为沙壤土,要种植猕猴桃就必须在土壤改良上下功夫。采取的基本措施是多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有机肥的施用上要少吃多餐,增加施肥次数,每次施用量减少,避免肥料的流失,这样猕猴桃的产量、质量也能得到保证。
生长环境
温度
温度是限制猕猴桃分布和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每个种都有适宜的温度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则生长不良或不能生存。猕猴桃大多数种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即亚热带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18~34度的广大地区,年平均气温约在11.3~16.9℃,极端最高气温42.6℃,极端最低气温约在一20.3℃,1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4500~5200℃,无霜期160~270天。
猕猴桃种群间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很一致,如猕猴桃在年平均温度4~20℃之间生长发育良好,而美味猕猴桃在13~18℃范围内分布最广。猕猴桃的生长发育阶段也受温度影响,有研究表明美味猕猴桃当气温上升到10℃左右时,幼芽开始萌动,15℃以上时才能开花,20℃以上时才能结果,当气温下降至12℃左右时则进入落叶休眠期,整个发育过程约需210~240天,这期间日温不能低于10~12℃。
光照
猕猴桃喜光怕晒,野生植株基本都长在阴坡或半阴坡及河畔,有极强的利用散光的能力,即便是在一棵大树上缠绕依附生长都没有任何问题,但不能过分隐蔽,如果严重缺光照,就会发生枝条枯死,这就是生产上强调合理株行距的原因,通俗讲就是喜阳光但怕高温。
土壤
土壤以深厚肥沃、透气性好,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有机质含量高,PH值5.5-6.5微酸性的砂质土壤为宜,强酸或碱性土壤需改良后再栽培。
气候条件
猕猴桃属阳性树种,耐半阴,喜阴凉湿润环境,怕旱、涝、风。耐寒,不耐早春晚霜。宜选择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在生长季节降水较为均匀,空气湿度大,达70%-80%。早晚霜害和冻害较少的地区。
海拔高度
猕猴桃一般在800-1800米都能种植,但以海拔1000-1600米较为适宜。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