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污水处理 > 正文内容

微电解处理污水的工艺

2022-08-25 14:02:12污水处理1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略有区别,主要工艺是酸性废水进入微电解塔进行微电解反应后,调节PH值值碱性,形成沉淀。上清液排出如有需要,请咨询潍坊普茵沃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刘工

解决水产养殖中海水或淡水的微污染的方法,即原水脱毒?

传统海水原水处理工艺:
  简单沉淀-过滤-气浮-消毒,其中过滤采用三级砂滤;气浮采用射流气浮工艺,主要目的是除去海水中氨氮和蛋白质,对海水中重金属没有处理效果,该工艺也只有少量苗场使用;消毒主要采用氯制剂、碘制剂等化学消毒方式,有一定药物残留,对幼苗影响大。

  AFF-引气气浮- MBFB-紫外消毒养殖育苗原水解毒工艺:
  AFF-引气气浮-MBFB-ACFF-紫外消毒工艺,其中AFF直接滤除原水中直径大于5μm悬浮物;气浮采用引气气浮工艺,通过添加重金属捕捉剂,除去海水中重金属; PACBFB-MBR和ACFF都是环境激素处理技术,能有效除去水体中难降解小分子有毒有机化合物;
  消毒主要采用紫外消毒或光催化消毒工艺,消毒效率高,无药物残留。
  淡水原水处理工艺和海水大同小异,只是没有气浮工段,其重金属除去手段主要是在AFF过滤时,加入重金属捕捉剂,同时也作为生物絮凝剂,将水体中分子量大于10000D的有机物絮凝,便于AFF滤除。
  涛鑫环境科技公司立足西雅图公司研究成果,由佘年博士发起,生物化学专家K.B.chipasa博士和水产专家E.hontoria博士加盟,集中了生物化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精英组成的研发团队,主要研发城市地表水生态管理系统、水产养殖复合酶系统,无机膜分离系统及膜生物反应器研究等,已取得美国专利3项,2004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年度发明奖,在河道湖泊治理、工业化海水及淡水循环水养殖、水产育苗等多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

微流体技术的详细

与微电子技术不同,微流体技术不强调减小器件的尺寸,它着重于构建微流体通道系统来实现各种复杂的微流体操纵功能。与宏观流体系统类似,微流体系统所需的器件也包括泵、阀、混合器、过滤器、分离器等。尽管与微电子器件相比,微通道的尺寸显得相当大,但实际上这个尺寸对于流体而言已经是非常小。微通道中的流体流动行为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宏观流体流动行为有着本质的差别,因此微泵、微阀、微混合器、微过滤器、微分离器等微型器件往往都与相应的宏观器件差别甚大。
为了精确设计微流体系统中所需的器件,首先要确定微通道中流体的流动性质。现在人们利用共焦显微镜成像技术可以方便地对微通道中的流动过程进行量化,达到了以往无法实现的高分辨率。世界上第一个微流体器件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Imperial College)的曼齐(A. Manz)、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拉姆齐(M. Ramsey)等科学家在1990年代初研制成功。该器件是利用常规的平面加工工艺(光刻、腐蚀等)在硅、玻璃上制作的。尽管这种制作方法非常精密,但成本高,且不灵活,无法适应研发需求。怀特赛兹(G. M. Whitesides)等人又提出一种“软光刻”微加工方法,即在有机材料上印制、成型出微结构,从而能方便地加工原型器件和专用器件。另外这个方法还能构建出三维微通道结构,并能在更高层次上控制微流体通道表面的分子结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hgreenbox.com/wscl/2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