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施园艺快速发展的背景
中国设施园艺快速发展的背景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1.1 生产规模扩大化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肥沃,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以日光温室、塑料拱棚为主要设施的蔬菜栽培园艺被大力推广,这在世界也是占首位的。近几年,设施园艺由北向南扩大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尤为迅猛。
1.2 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园艺初步形成
随着设施园艺体系生产规模的扩大化,适合中国地区特色的设施园艺体系也应运而生。为了迎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在初具规模的北方,设施园艺大力推行节能温室,真正达到生产过程中绿色环保。针对南方高温多雨的气候,使用遮阳网等,达到防雨防高温的效果,南方夏季育苗的难题也得到了解决。
1.3 现代化、高科技智能温室在全国逐步应用
以1995年北京的农业示范园为领头羊,近几年我国各个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引进了现代化、高科技温室技术,对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4 郊区农业向观光休闲农业方向转型
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尤其城市的耕地面积减少尤为严重,针对这一现象,为了迎合城市的发展需求,郊区农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采用城镇临近郊区农业相结合手段,融入城市的二、三产业,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城市多方面、多元素的需求。
2 现代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向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实际情况,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向有其独特之处,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园艺产业应通过以下几点:
2.1 外界生态因素实现自动化控制
针对外界生态因素包括:温湿度、灌溉量、通风、施肥、水温等,要通过设备的控制来达到自动调节的目的。通过调节外界生态因素,可以有效的促使农作物达到最佳的生长空间,从而达到有效生长的目的。
2.2 生产、作业过程的全自动控制
以往传统的生产过程都是劳动力占用主要地位,在育种――种植――灌溉――施肥――收获――加工――包装等生产作业过程中,施行全自动化,可以有效的节省大量劳动力。在控制外界生态因素以及生产作业过程等两方面,计算机的应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达到自动化的控制目的。
2.3 我国设施园艺向着专业、区域、规模化方向发展
世界设施园艺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我国设施园艺产业今后的发展也将紧跟世界的步伐,近年来,我国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的设施园艺事业发展尤为迅猛,都已初具规模,在各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带动都较为突出,设施园艺在北方主要施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主,南方地区根据气候在冬季多施行塑料大棚多重覆盖,夏季多使用遮阳网等简易设施进行栽培。
2.4 大力培育设施园艺高精尖技术人才以及加大培育设施专用品种
随着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本专业的技术人才较为短缺,设施园艺人才需要掌握多方面、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更是本专业高精尖人才较难培养的原因之一,我国应该在此方面加大培养力度。同时,适合设施园艺产业栽培的优良品种的培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更需要加大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
2.5 调整我国农业经济和设施园艺结构方向
设施园艺是园艺作物在人工设施内进行的生产,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要产品,产品的市场需求是主要生产方向,当市场需求较高时,其附加值远远高于传统的农产品。尤其反季新鲜产品,产值更是远远高于传统农产品。另外,由于一些花卉、蔬菜的生产周期又相对较短,所以可以合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多茬栽培,这样即可有效的利用了单位资源,也可以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应该注意产品扎堆种植的情况,要有市场敏感度,信息灵通,多多关注市场需求,才能更好的适应发展需要。
综上可知,随着世界信息技术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园艺产业正朝着规模扩大化、自动化、科技现代化等方向发展。设施园艺产业在维系人民食品安全等传统基础型农业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蔬菜的设施栽培在我国设施园艺产业中发展尤为迅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委员会的历届会议
政协河北省第一届委员会
1955年1月16日至19日在省会保定市举行第一次会议。委员155名,由中共、民革、民建、无党派民主人士、青年团、工会、农民、民主妇联、民主青联、工商联、合作社、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教育、新闻出版、医药卫生、对外和平友好团体、少数民族、华侨、宗教20个界别和特邀人士组成。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46名,占委员总数的29.68%,非中国共产党党员109名,占委员总数的70.32%。?
1955年12月热河省建制撤消,该省政协23名委员转为河北省政协委员,1956年3月第九次常委会议补缺单位委员2名,增补委员97名,1957年4月第十九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48名,1958年11月第二十六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53名,先后共增补委员223名。?
本届政协工作机构开始设秘书处,下设办公室(后改为秘书科),联络科、宣教科、总务科。1957年12月,将秘书科和总务科合并为秘书科,联络科和宣教科合并为宣联科。1958年7月,在宣联科的基础上组成宣联处。1959年1月,撤销宣联处,保留秘书处,下设秘书科、宣联科和总务科。沿袭并保留了河北省协商委员设立的省会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1956年7月,组成新的学习委员会。1958年省会由保定迁到天津市,河北省政协同天津市政协共同组建省会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并按党派界别划分为5个学习小组。1956年1月至2月增设社会活动、工商、文教科技等3个工作组。
政协河北省第二届委员会
1960年2月16日至21日在省会天津市举行第一次会议。委员531名。由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无党派民主人士、工会、共青团、妇联、农民、工商联、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教育、新闻出版、医药卫生、对外和平友好团体、少数民族、华侨、宗教22个界别和特邀人士组成。其中中国共产党员188名,占委员总数的35.40%,非中国共产党党员343名,占委员总数的64.60%。?
1962年6月27日第十一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3名,1962年12月20日第十六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2名,先后共增补委员5名。?
本届政协工作机构设秘书处、宣联处和学习委员会(下设办公室)。1960年5月成立文史资料工作组,1962年8月成立省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负责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政协河北省第三届委员会
1964年10月4日至11日在省会天津市举行第一次会议。委员507名。由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无党派民主人士、共青团、工会、妇联、农民、青联、合作社、工商联、文学艺术、科协、教育、新闻出版、医药卫生、对外和平友好团体、少数民族、归国华侨、宗教24个界别和特邀人士组成。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184名,占委员总数的36.29%,非中国共产党党员323名,占委员总数的63.71%。
政协河北省第四届委员会
1977年11月25日至12月3日,在省会石家庄市举行第一次会议。委员593名,由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民进、九三学社、无党派民主人士、工会、共青团、妇联、农民、工商联、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体育、新闻出版、医药卫生、少数民族、归国华侨20个界别和特邀人士组成。其中中国共产党员268名,占委员总数的45.19%,非中国共产党党员325名,占委员总数的54.81%。?
1979年7月19日第四次常委会扩大会议增补委员1名,1980年1月27日第五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61名,1981年3月29日第九届常委会议增补委员12名,1981年10月19日第十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1名,先后共增补委员75名。?
1982年,政协河北省第四届委员会任期届满,但鉴于当时正进行省级机构改革,为充分做好下届委员会的筹备工作,经第十六次常委会议决定,将四届委员会的任期延至1983年。
本届政协工作机构有几次变动,开始设秘书组、宣传组、行政组。1978年5月,秘书组、宣传组、行政组合并,组建为秘书处。1979年4月,增设宣传教育处。1980年,宣传教育处改名为联络处。1981年3月,秘书处改建为办公厅,下设办公室和联络处,1981年办公厅下设行政处。1979年7月设立学习委员会,1979年8月至1982年先后组建文化艺术、医药卫生、教育、科技、对台宣传、工商、侨务等工作组,1982年10月学习委员会、工作组下设一个办公室。1981年10月设立提案审查委员会,并为常设机构,日常工作由办公厅负责承办。
政协河北省第五届委员会
1983年4月18日至27日在省会石家庄举行第一次会议。委员664名。由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无党派民主人士、工会、共青团、妇联、台联、工商联、青联、农林水利、文化艺术、教育、能源交通、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医药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宗教、少数民族、归国华侨、解放军27个界别和特邀人士组成。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252名,占委员总数的37.95%,非中国共产党党员412名,占委员总数的62.05%。?
1984年6月16日第五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68名,1985年5月20日第八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14名,1985年6月16日第九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2名,1986年3月29日第十一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1名,1987年3月25日第十五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30名,先后共增补委员115名。?
本届政协工作机构设办公厅(下设办公室、联络处、行政处)、学习、提案审查、文史资料研究、对台宣传联络等4个委员会(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科学技术、农林、教育、医药卫生、工商、文化艺术、侨务、妇女等8个工作组,其办公室与学习委员会办公室合署。1984年2月办公厅下增设人事处。1985年增设老干部处。1986年4月撤销联络处,成立研究室。1984年6月,提案审查委员会改名为提案工作委员会,11月,对台宣传联络委员会改名为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组建工作组委员会,下设科技、农林、教育、医药卫生、文化艺术、妇女、工商等7个工作组。学习委员会、工作组办公室相应地改为学习委员会、工作组委员会办公室。1986年2月,工商工作组改为经济建设工作组。1986年5月,学习委员会、工作组委员会办公室分设。1988年3月成立《燕赵乡音》杂志社,8月创办《燕赵乡音》杂志。1984年9月,成立机关党委,负责党务、纪检、思想政治及工、青、妇等工作。
政协河北省第六届委员会
1988年4月23日至30日在省会石家庄市举行第一次会议。委员699名,由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无党派民主人士、工会、共青团、妇联、台联、工商联、青联、农林水利、文化艺术、教育、能源交通、科学技术、医药卫生、社科、体育、新闻出版、宗教、少数民族、归侨侨眷、港澳同胞27个界别和特邀人士组成。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277名,占委员总数的39.6%,非中国共产党党员422名,占委员总数的60.4%。?
1989年3月17日第四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2名,1990年4月5日第九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23名,1991年4月16日第十四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20名,1991年10月31日第十六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1名,1992年2月28日第十七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4名,先后共增补委员50名。?
本届政协工作机构设办公厅(下设办公室、研究室、人事处、老干部处、行政处)和学习、提案工作、文史资料研究、工作组和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1988年11月办公厅办公室改名为秘书处。1988年6月,撤销工作组委员会,组建经济、教科文、社会法制3个委员会(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原工作组委员会办公室撤销),提案工作、文史资料研究、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分别改名为提案、文史资料、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1991年10月,社会法制委员会改名为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1992年8月《燕赵乡音》杂志社,改名为《乡音》杂志社。机关党委保持不变。1989年12月、1990年1月、4月、5月、7月、11月分别成立政协石家庄地区、邯郸地区、衡水地区、沧州地区和承德地区、邢台地区、张家口地区联络处。1991年3月成立政协保定地区联络处。1991年8月、9月、10月、11月分别成立政协衡水地区和邯郸地区、沧州地区和石家庄地区、张家口地区、邢台地区工作委员会。1992年2月、3月分别成立承德地区、保定地区工作委员会。原设置的地区联络处随之撤销。
政协河北省第七届委员会?
1993年5月8日至15日在省会石家庄市举行第一次会议。委员718名。由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无党派民主人士、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共青团、工会、妇联、青联、工商联、科协、台联、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社科、经济、农林、教育、体育、新闻出版、医药卫生、少数民族、归国华侨联合会、香港同胞、宗教28个界别和特邀人士组成。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280名,占委员总数的39%,非中国共产党党员438名,占委员总数的61%。?
1994年4月9日第四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11名,1995年2月26日第九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70名,1996年1月12日第十四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2名,1996年6月27日第十六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1名,1997年1月20日第十九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1名,先后共增补委员85名。?
本届政协工作机构设办公厅(下设秘书处、研究室、人事处、行政处、老干部处)和提案、学习宣传、文史资料、经济、教科文、社会法制民族宗教、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1993年8月办公厅下成立机关服务总公司(事业单位)。1997年1月,增设农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厅下增设联络处,经济委员会改名为经济建设委员会,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改名为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机关党委、《乡音》杂志社保持不变。由于地、市合并,1993年6月至9月原设置的政协邯郸地区、邢台地区、张家口地区、沧州地区、承德地区、石家庄地区工作委员会相继撤销,1994年11月政协保定地区工作委员会撤销。1996年7月政协衡水地区工作委员会撤销。
政协河北省第八届委员会
1998年1月6日至13日在省会石家庄市举行第一次会议。委员774名。由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无党派民主人士、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共青团、工会、妇联、青联、工商联、科协、台联、教育、文艺、科技、社科、经济、农业、体育、新闻出版、医药卫生、少数民族、归侨联合会、宗教27个界别和特邀人士组成。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309名,占委员总数的39.92%,非中国共产党党员465名,占委员总数的60.08%。?
本届政协工作机构设办公厅(下设秘书处、研究室、人事处、联络处、行政处、老干部处)和提案、学习宣传、文史资料、经济建设、农业、教科文、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台港澳侨联络等8个委员会(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机关党委、机关服务总公司、《乡音》杂志社保持不变。?
1999年6月20日第八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办公厅下设的研究室升格为省政协研究室(厅级),下设综合处、理论处;《乡音》杂志社(处级)改为研究室隶属。1999年11月27日第十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取消学习宣传委员会,成立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经济建设委员会更名为财政经济委员会,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更名为港澳台侨委员会。办公厅增设接待处、财务处。办公厅联络处更名为联络宣传处。?
2000年6月28日第十四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分设,更名为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下设的办公室,为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联合办公室。?
2002年1月20日第二十一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教科文委员会更名为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港澳台侨委员会更名为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根据机构改革方案,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下设的联合办公室分设,为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厅下设的联络宣传处取消,设宣传处、联络处。
政协河北省第九届委员会
2003年1月8日至15日在石家庄市举行第一次会议。委员772名。由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无党派民主人士、青年团、工会、妇联、青联、工商联、科协、台联、归国华侨联合会、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经济、农业、教育、体育、新闻出版、医药卫生、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少数民族、宗教28个界别和特邀人士组成。其中中国共产党员308名,占委员总数的39.7%,非中国共产党党员467名,占委员总数的60.3%。?
本届政协工作机构设办公厅(下设秘书处、人事处、行政处、财务处、接待处、联络处、宣传处、老干部处、信息处),研究室和提案,人口资源环境,文史资料,财政经济,农业,教科文卫体,社会和法制,民族和宗教,港澳台侨和外事等9个委员会(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2004年9月17日省政协党组会议决定乡音杂志社归办公厅管理。机关党委、机关服务总公司保持不变。
政协河北省第十届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008年1月21日至27日在省会石家庄举行。
会议期间,与会委员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河北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甚为关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就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推进文化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加强社会保障,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公共安全,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